英雄的梦想
1998年对于服博会来说不寻常。那一年,北京白领女装董事长苗鸿冰首次以品牌为赞助方支持了服装博览会的专业论坛,加速了中国服装品牌经营者的专业化意识和高度。同年,薄涛在太庙办了发布会,这场发布会让很多业内人士记忆犹新。那时侯,正是“京派”女装崛起的时期。
2002年,薄涛再一次惊现CHIC展馆的时候,在银灰色的背景墙屏幕中播放的仍旧是四年前的发布会影片。2008年,BOTAO品牌全线撤出商场,只留下高级定制工作门店。
其实,苗鸿冰与薄涛都有同样的英雄梦想,就是能够撑起民族大品牌旗帜。所谓大品牌,融合了太多内容。苗鸿冰说:“不要走的太快,不要走的太慢,只比市场早半步,而不是一步。”这个“半步”理论一度成为中国女装业界被提及最多的话题。而在每年一度的论坛上,“快速反应”、“创意基因”、“渠道模式”都与快速切入、与时俱进。
作为获得中国服装品牌年度风格大奖的操盘手周严——又一个怀揣民族高级时装英雄梦想的人,她在2006年颁奖典礼时说:“如今的中国服装品牌林立,已远远大于市场的基础需求。所以,从现在起品牌之间的比拼就是价值的比拼。”
红帮先声夺人
1998年以来,宁波服装集群地以红帮精神享誉业内外好评。
杉杉出手总是大气。用郑永刚的话来说:“我们用12年来诞生20个品牌和欧洲用100多年来培育一个品牌相比,并没有什么鲁莽的。这是市场决定的。因为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很大很饥渴的本土市场。”
从1999年开始,在杉杉与CHIC似乎就一直捆绑在一起,而雅戈尔、罗蒙、洛兹则兄弟般在其左右。
2001年,罗蒙少帅盛静生对记者说:“我们品牌年销售从1个亿跨越到7个亿就是在CHIC上招商的成果。不过,这只是现阶段的成果。预计十年之后中国的服装市场,一定是多元化的,有欧美风、有日韩流,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和派别同时并存,而多元化品牌经营的路是一定的。”
2004年以来,杉杉利用CHIC权威平台搞杉杉主题馆,一时间“多元品牌国际化”模式成为业内的热论。罗蒙也紧随杉杉大搞过两年多品牌运营,创建女装品牌“喜丽美狮”。
而到2009年,胡润品牌榜上,杉杉品牌无名,反而李如成家族的雅戈尔却在前八行列。这似乎是表明“多元化”论似乎过时,好争“老大”之名的郑永刚的多品牌之路,可能走的太猛了。雅戈尔的“衬衫战役”反而凭借简单的红帮精神,走了更久的繁荣。李如刚在采访中却说:“郑永刚依旧是CHIC发展史上有卓越贡献的人。”
“其实,多品牌国际化战略并没有错。”陈国强说:“很多搞多元化品牌建设的商家只是如苗鸿冰所说,走的太快了一点。而市场多变的潮流风向需要更先进、更科学的商业模式与品牌模式诞生。”
温州人野心
骊谷与雪歌曾经如同温州女装的两张名片,2000年开始,在CHIC上大放异彩。
和王鸿鹰的经历一样,祁刚就任骊谷的发布会被炒红。而后来的两年,骊谷商业业绩不再上升,祁刚也转会北京薄涛制衣。
温州商团的营销爆破力很大。除了女装,还有报喜鸟、庄吉、法派、夏梦、美特斯·邦威、森马、高邦、好日子、红黄蓝等在市场上竞争力很强的品牌。
2002年1月,森马集团董事长邱光和给了徐波一支优秀团队,让他运营“巴拉巴拉”童装。徐波借鉴了森马的发展经验,将虚拟经营引入巴拉巴拉,结果第一年就开出了50余家连锁店。2004年,便曾创下最高单店日销售额10多万元的纪录,年销售额超过亿元,巴拉巴拉的同比增长率为108%,写下了中国童装的销售神话。
“今天的CHIC的确成了全国服装行业的晴雨表。而更多失败的教训却给予我们足够的成功方向佐证。”报喜鸟董事长吴志泽曾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往往一个品牌,出现在CHIC上就受到全国代理商与新闻界的瞩目,虽然温州人大多很有生意头脑,而很多时候你要保持相对的冷静。”
而陈敏说:“温州人不缺胆子,缺的是可提升的持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