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Super Market太多了;Shopping Mall扎堆了;大牌旗舰店稀疏平常,时尚生活空间随处可见;人们对消费的需求不断推动着商业模式翻新再翻新。当宅男、宅女,乐活生活,网络流行文化等一系列新鲜词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并开始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2009年时尚消费市场的新模式,也随之产生。
“宅”生活
从“终端”到“微端”
终端扫描:3折买双真皮女靴,150元买两件品牌T恤衫……标准宅女李迈喜欢逛街,但现在她逛街的交通工具从出租车变成了鼠标。这一年来家里新添置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从网店中购买的。最近她又惊喜地发现,不仅可以在淘宝上买衣服了,越来越多的服装大牌也有了自己的网销渠道,而且价格还比实体店便宜了很多。这一下,宅女的时尚生活,真的是可以借助网络随心所欲的包装起来了。
点点鼠标,等着快递送货上门;购物足不出户,订票订餐一键搞定……眼下像李小姐这种“宅生活”的已不是个例,而是年轻人中正在形成的消费新风潮。
热点聚焦:“宅”这个词成为流行词汇,好像没有办法对其来历和时间进行追本溯源。“宅男宅女”们具备这样的共性: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常用网络提供的各种功能,比如网络购物、网络交流之类代替现实中活动。
“宅”,说白了就是懒,如今不少“80后”的“宅男宅女”们,选择了在家里既省钱又舒服的生活。“宅男宅女”最大的价值,就是宣布了这样一种蚕茧般的生活方式,成了年轻人生活主流的一支。
2009年,“宅男宅女”更是催生了“宅经济”,他们在家中上班,在家中兼职,在家中从事商务工作,以及在家中利用网络进行消费。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使得很多人捂紧荷包不愿出门或是纷纷上网寻找兼职机会,“宅经济”现象愈加明显。
消费变化:生活方式是营销里的一个敏感话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他们的需求,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能够达成交易。既然“宅”是一种逐渐被年轻人认同为主流的生活方式,那么必然蕴藏着企业的商机。首当其冲的就是销售方式的适应。以前人们讲终端为王,现在“宅”在家里的人们连终端都不去了,商家必须直接深入到消费者的“微端”。“宅”的生活方式,首先是远程购物的机会,值得商家充分重视和发掘。过于依赖传统渠道展开销售的服装品牌,在开发产品与规划渠道的时候,是不是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呢?
专家预测:“宅经济”或许将成为经济不景气期间孕育新型经济模式的最佳形态。还有人预测,在网络盛行的时代,快递宅配、在线游戏、消费娱乐、网络通信等“宅产业”,将可能是未来几年最有前途的行业。
“囧”标签
显现营销魅力
终端扫描:“囧”的商业机会有两层:一是对“囧”本身的开发。比如:李宁开发出“很囧很可爱”的“囧鞋”,把黑猫警长、哪吒和包公等等各种各样人物的“囧”脸印在鞋面上,10多万双鞋不到两个月就脱销。 “囧”对营销人的另一个机会,在于对年轻人困窘情绪的呼应。
热点聚焦:在过去一年里,“囧”俨然成了很多人的流行表情。“囧”字本意是光明,却被年青一代用来表达了困窘的意思,是年轻人无奈情绪的自嘲和释放。看看新生代们对“囧”的反应,就知道它有多大的营销魅力了。甚至有大学教授表示,在大学课堂上说出“囧”字时,感觉一下就和“90后”的学生们亲近了许多。连教授都通过“囧”把自己“卖”给了学生,对企业而言,“囧”字之中也必然蕴含着不可忽视的营销要素。张小盒漫画就是这方面成功案例,“擅长加班,不擅长追女孩,不擅长讨好老板……”的张小盒形象,被许多大品牌租去“填充”广告。盒子动漫社要做的,就是把年轻人的“囧”劲儿挖掘出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囧人”会越来越多,营销人可不能忽视“囧”带来的机会。
消费变化:将生活中产生出来的潮流文化,流行性符号,快速商业化,在能够带来更大的传播效应的同时,也创造出难以估量的新利益。当一些枯燥的文字变成了更具视觉效果的图形,以服装为载体,通过网友和设计师之间的互动,快速图形化,然后进行销售,目的就是要在传统渠道中开拓一条新出路。
专家预测:如“囧”字这样迅速在网路上火热起来的元素还有很多,里面蕴含着情感营销、情感商品的成功秘密——围绕着年轻人的自嘲、自我释放展开情感营销,或者开发自嘲、释放类的产品将大有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