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招标是一种降低交易成本的“阳光工程”,广大患者会直接受益。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诸多弊端,从9年来20余种招标采购模式无一例完全成功即可见一斑。
而随着两大目录的相继出台,基本药物招标的地方版省级招标已经拉开大幕,对全国数千家医药流通企业及生产企业而言,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寸土必争成了企业的生存法则。那么,省级招标会给医药企业带来何种机会?以往的弊端是否还会重现?CBN就此进行了深入剖析。
对全国几千家医药相关企业来说,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医保目录的尘埃落定,各省级基本药物招标的大幕拉开,它们的攻防战开始由“阵地战”转入“城市巷战”,寸土必争。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医保目录给了拥有独家品种、单独定价和优质优价等产品的企业绝对机会,那么,省级基本药物招标又给医药相关企业带来了什么机会?这些机会又会为谁准备呢?
大商业“show”
这将是一场大商业的“show”。
从4月份新医改文件下发,到8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公布,再到现今各地陆续启动的基本药物(基层版)招标——在有关基本药物的讨论中,全国性医药企业和地区企业龙头代表的“大企业”,都是以最大受益者的形象出现的。
8月,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发布了2008年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百强排名。统计数据显示,入围的前500家医药商业企业年销售总额达到4024亿元,占全国销售总额的85.64%,前三位份额已经从2007年的19.23%提高到20.09%。
集中度,是中国医药流通企业近年来一直谈论和努力的事,也是此次新医改重点推动解决的问题之一。
“根据医改文件,要求选择具备现代物流能力的企业,这实际上已经定义了大物流的入选资格,因为绝大部分中小配送企业根本不具备现代物流的能力。”说这话的时候,耿洪武所在的九州通不仅成为全国医药物流的民营霸主,已经占据了全国四成以上的基层医疗网络,成为基层版基本药物目录典型的受益方。
与此同时,国药集团代表的国字系商业流通在全国的商业布网已经完成。北京医药、南京医药(600713.SH)、重庆医药、上海医药(600849.SH)、广州药业(600332.SH)等已经在全国形成了强大的区域性医药商业网络,网点密布、资源深厚,在新医改的政策加速下,这些医药大商业显然在整合趋势中握有更多胜券。
而对医药企业而言,当全国各地的招标全部启动,不论是在每个省份各个地区选择一级配送商、逐个议价,还是交付大型商业统一代理、降低费用率等管理成本,对地区性中小商业企业来说,面临的都是一条可见的崎岖路。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国雄认为,全国大型商业公司、地方国有医药公司和区域性强势商业公司在招标中较有优势,多数中小型配送企业会被淘汰出局,行业新一轮洗牌正在上演。
中金公司报告指出,从获益的情况分析,大型商业公司可借助基本药物制度取得市场整合机遇,国药股份(600511.SH)、一致药业(000028.SZ)及地方性龙头企业将获益。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日前就提醒中小商业,国家主导以省为单位的招标采购,对一批小批发商影响巨大,是联大做强还是联大靠强,企业必须适时做出抉择。
尽管耿鸿武认为,对中国不少省份复杂的地理环境而言,目前的基本药物还不可能一步到位实现大型商业企业配送,短期内还不会触及地区深耕型物流配送企业的利益,但这个趋势给中小商业带来的压力会越来越明显。
北京医药股份董事长陈济生就认为,在基本药物招标的过程中,大商业不会是理所当然的受益者,要做好牺牲一些局部利益的准备,如经营模式从以商品交易为主向以物流配送为主转变,这就意味着,业态的转变会使企业的利润空间被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