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感情,国际视野
多年来,许景南始终坚持一个梦想——把匹克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在此梦想的支撑下,许景南总是不遗余力地进行品牌建设与推广,并积极整合国际化的赛事资源。2005年4月,匹克成为欧洲篮球顶级联赛(全明星赛2005)装备赞助商;该年8月,匹克成为“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冠军杯”战略合作伙伴;12月,匹克赞助休斯顿丰田中心(火箭队主场),成为国内首个进入NBA赛场的运动品牌。至此匹克正式联姻NBA。2008年,NBA7位球星同登匹克战靴征战NBA赛场,并同时被匹克纳入麾下成为品牌代言人。2009年3月,匹克成功与FIBA签约成为国际篮联合作伙伴,成功垄断了NBA与FIBA两大国际顶级篮球赛事资源。
谈起最初与NBA的合作过程,许景南颇有感慨。由于匹克是第一家进入NBA赛场的中国广告赞助商,因此在赴美国与NBA火箭队洽谈商业合作的时候,美国大使馆的签证人员不相信是由中国品牌商赞助。当许景南拿出签约的文件正本时,得到的却是“留存文本,尚待查实,等待通知”的答复。“美国人不信任我们中国的企业有这种实力,一直说我是骗他们的。”许景南笑着说。
但美国人恰恰没有想到,就是这个他们当时瞧不起的中国企业家,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使匹克一度成为NBA的主场赞助品牌、一口气将NBA的巴蒂尔、贾森•基德、阿泰斯特等七位球星纳入怀中,俨然打造出一支“NBA PEAK TEAM”。通过球星代言、设立一线城市的研发中心等一系列部署及推出“基德一代”、“阿泰一代”等一系列为签约球星量身打造的战靴,让NBA深入了解匹克品牌,加速了匹克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联姻NBA为品牌带来最直观的营销成效体现在:顶级球员身着匹克战靴征战NBA的电视画面的传播为匹克带来了全球性的知名度,并且凭借众多NBA签约球星的影响力,将NBA球星签名篮球鞋打入美国主流市场。在联手NBA的同时,匹克开始将目光转向更多国际化资源。2004年春,匹克成为希腊和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男子篮球队的专用装备供应商。同年5月,匹克第一家海外专卖店在塞浦路斯开业。走出国门取得初步胜利,许景南彻底证实了之前以欧洲市场为基点打开全球市场的想法的正确性。
随着品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匹克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巩固和强化,“取道国际、迂回国内”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匹克公司在国内拥有5000多个专卖店,建立起成熟的产销结合的品牌运营体系,出口业务遍及欧、美、亚、非、澳五大洲,在某些区域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挤进了前三。其次,在主打二三线城市的同时,成功进军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一线商业区。
许景南所坚持的梦想正是其内心民族情节与国际视野的高度结合。
坚持梦想 在传承中延续
许景南坚持着梦想,同时将这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长子许志华是行业内二代掌门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位。从名牌大学毕业后,许志华即收到多家大型企业集团的邀请,但最终他都婉拒了,听从了父亲的召唤,回到匹克。
为了培养磨练许志华,许景南从一开始便将他“下放”到基层。一线工人、销售员、助理等基层工作,许志华都扎扎实实地从事过。待熟悉了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后,许景南才交付儿子更重要的事,久经磨练,直至许志华担任了公司总经理一职。许景南对次子许志达的培养亦是如此。而两位儿子也没有辜负老父亲的厚望,齐心协力将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
年轻人更加具有创新精神、敢作敢为,思维活跃,在助推匹克走向国际化之路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许景南也以开明的思想容纳和鼓励后辈的创新精神。目前,公司内部,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化管理团队已经形成,并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样一个全新的管理体系,正是多家私募投资机构所欣赏的:效率高、执行力强。许景南将这种模式定义为“管理市场化”,并作出解读:不论任何人,在匹克只用业绩说话。
高度统一的管理思想,极富战斗力的年轻化团队,使匹克每年的业绩都保持着成倍的增长,有效助推了匹克资本化运作的步伐。在金融危机肆虐,传统行业销售低靡的市场环境下,匹克仍然以公司优异的盈利能力、快速成长性、以及巨大的发展空间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成功上市后,匹克拥有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许景南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进一步扩张。其中包括可能收购海外一些中小型运动服饰或体育品牌,以此获得直接进入当地市场的机会,并通过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网络,将这些品牌和产品引入中国。许景南还将重新调整渠道,未来两年预计每年新增1000家店,并且加大对一线城市的渗透力度;并对分销商实行开放零售权,给分销商提供更大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