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服装品牌与品类的发展让人眼花缭乱一样,近年来,服装终端形态的变化,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多种门店样式、终端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从直接进货到引厂进店,从自设分店到连锁加盟,从集中经营到开设专卖,服装品牌从产品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已经到了终端竞争时代。
商场VS专卖店:造船与借船的博弈
H&M秋冬折扣橱窗
当前,两种服装终端类型最为常见,一是大中型商场,二是专卖店。它们各有利弊,在服装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地位各不相同。
对于中国的服装企业,尤其是二、三线品牌来说,提到商场,情感与语气都十分复杂,“既是战友,又是对手”的评价,可以作为一个缩影。虽然许多服装品牌都有一个愿望:拥有自己能够“说了算”的专卖店系统,然而,对于商场这个主流渠道,不得不十分看中。
商场销售优势表现在:有显著的客流量;诚信度较好;促销力度较大;经营风险相对较低。在发展初期,服装品牌走进大商场直接面对众多的消费者,对培育市场、引导消费等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进入大中型商场也存在着不少不利因素:承担入场费用大,如“进场费”、“促销费”、“柜台费”、“宣传费”等,使产品在利润下降的同时,经营成本却在不断增加;售后结账需要一定周期,在商场由于统一收款结算,使销售利润不能立刻兑现,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不能独立开展促销活动;不利于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受制于商场的环境,很难在形象设计或企业文化方面展示出自己的特色,容易产生“千人一面”的感觉。
最为头疼的是,由于中国的服装品牌在竞争中处于下风,商场对于国际品牌十分看重,而给国内品牌的空间越来越少,这让许多国内品牌十分痛心,建设自主渠道成了许多服装品牌的“迟早要走的一步”。
专卖店可以是独立的门店,其经营模式与组织形式可以是“独家老店”,也可以是各类连锁等。专卖店一个突出优势在于利于品牌推广和品牌扩张,利用独立的门店,能很好地展示企业形象,突出企业经营理念和产品特色。同时,也可独立进行促销活动;经营费用相对固定;利于科学管理和实现规模效益;利于提高服务水准以及灵活性强等特点。
专卖店为个性品牌的尽情发挥、个性装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他看来,大商场一定是引导着消费的主流,但专卖店今后也一定会迎合更多的个性、特定消费。
服装企业有些走商场,有些走专卖店,完全是不同利益角度的选择。进商场有着高昂的成本支付,但商场自有的品牌和到位的管理、服务,能迅速宣传、提升服装品牌;走专卖路线,虽然成本较商场低,但需要自身在网点建设、人员培训、内部管理等方面有较大的精力投入,因而风险也会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