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低调的天坛生物最近迎来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甲型流感疫苗生产商、大股东联合重组、自身并购整合、迁址扩大产能,这些牵动市场神经的热门词汇一时间在天坛生物身上集聚,让这家拥有90年历史的医药老国企在谋求创新发展的同时踏上了时代的节拍。
天坛生物董秘张翼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疫苗和血制品行业本身有整合的需求,天坛生物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走内涵和外延发展并重的道路。
尽管如此,市场强烈预期的天坛生物作为整合平台被注入包括六大生物制药研究所资产、甚至国药集团旗下的医药工业资产等,在张翼看来,都还只是市场的推断与预期。投资者对此也需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毕竟天坛生物大股东中国生物与国药集团联合重组尚在进行中,重组后公司的战略安排尚不得而知。
利好利空相互交织
天坛生物继华兰生物之后成为国内第二家获得甲型流感疫苗生产批文的A股上市公司。市场对甲型流感疫苗生产将带来的利好高估有余。有分析人士测算,甲型流感疫苗的毛利率有望达到60%-70%。
天坛生物15日从工信部获得150万剂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生产任务,公司去年的产品平均毛利率超过50%,如果按照甲型流感疫苗毛利率不低于这一水平的话,甲型流感疫苗将为公司今年业绩提升做出贡献。
张翼表示,公司公告具有年内生产300万-400万剂甲型流感疫苗的能力,但实际产量将受订单等因素影响,而且,目前并没有可靠的价格信息,参照季节性流感疫苗的价格情况粗略估算,乐观估计销售收入增加也不超过1亿元。市场应该关注疫情发展,客观看待其对公司的影响。
此前,发改委调整乙肝疫苗等14种计划免疫疫苗出厂价格,对天坛生物构成“重挫”,公司近三年来的主要业绩增长点麻风腮系列疫苗的出厂价降幅达30%-40%。国信证券研究员贺平鸽认为,由于2009年度计划疫苗的招标工作已基本结束,预计价格调整对麻风腮2009年业绩影响较小,但对2010-2011年公司业绩形成负面影响。天坛生物公告显示,此次调价将使天坛生物未来每年的销售收入下调至少1亿元。
天坛生物今年上半年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20%;营业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3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620万元,同比增长33%。尽管调价的负面效应将对公司明年业绩产生影响,但很大程度上,甲型流感疫苗生产给公司带来的利好与发改委调价带来的利空对公司的股价产生了互抵效应。
实际上,无论是天坛生物还是华兰生物,市场对其受益甲型流感疫苗生产预期的消化已经很充分,两家公司股价自9月4日国家公布甲型流感疫苗收储计划以来上涨接近40%,但近一周内均呈现冲高回落。
多层面重组同步进行
9月17日,国务院批准天坛生物控股股东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实行联合重组。中国生物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天坛生物实际控制人变更。
根据天坛生物23日的公告,此次联合重组后的新公司名称仍为“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生物依法注销,天坛生物将更名为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公司获准更名表明以天坛生物为平台整合中国生物资产进程将加快。
招商证券研究员张明芳表示,此次股东联合重组对中国生物将有两大利好:一是中国生物利用自身的计划内计划外疫苗一体化优势,借助国药集团销售网络,实施对外收购扩张,进一步提升疫苗和血液制品市场份额,加强垄断经营优势;二是借助国药集团医院终端优势,中国生物将做大治疗性生物制品,天坛生物有望成为疫苗业务和医药工业业务方面的整合者。
早在大股东联合重组之前,天坛生物自身一直没有停止收购扩张动作。目前公司购买中国生物旗下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90%股权一案已经处于收官阶段。成都蓉生主营血液制品业务,拥有亚洲最大、生产工艺最先进的血液制品车间,生产规模在国内前三名之内。
市场对天坛生物收购蓉生之后对血液制品业务的加强抱以较高的期待。张翼介绍说,收购成都蓉生之后,天坛生物将把自身的血液制品业务并入成都蓉生,蓉生将成为公司发展血液制品的平台,也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之一。
血液制品的原材料是血浆,采浆能力成为制约一个企业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张翼表示,公司将通过加强现有血浆站管理和新开血浆站等措施提高血浆供应量。
目前国内血液制品企业有30家左右,而每年投浆量在25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四五家,有一些在100吨/年左右,大多数在30-50吨/年左右,而蓉生通过与天坛生物业务整合,两年内投浆量将达到400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