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之女生都爱白力士鞋
解放鞋刮来的风还在继续,60年代末70年代初时,年轻人中间又开始流行起了白力士鞋和白回力运动鞋。
当时已上初中的王琳感受颇深。学校开运动会,王琳必定是篮球和乒乓球的种子选手,而每年的运动会又是王琳最期待的日子,除了有比赛可打,最重要的是学校会给参加比赛的同学发一双球鞋。
70年代之丁字鞋
丁字搭扣的女式皮鞋,也是70年代的常见样式,还有一种简化版的,就是少了丁字的那一竖,只有简单的横向搭扣。在《太阳照常升起》中,陈冲饰演的林大夫就穿着这样一双丁字鞋,显出她的风情和对生活的讲究。
当年,朴素即是美,补丁就像一朵大大的印花一样,在同学们的身上竞相开放,大人夸我们是艰苦朴素的好孩子。其实,在以蓝灰色为基调的小小班集体里,藏着姹紫嫣红的点缀,我们女生之间的比美竞赛正在悄悄地进行着。
80年代之三节头皮鞋
这是一双橡胶底的“三节头”皮鞋,它流行于上世纪的80年代前后。该鞋用三截儿皮缝制,故而得名“三节头”。 三节头曾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士官所配发的制式皮鞋。有段时间,中国军队只有一定级别的军官才配发皮鞋,是军官皮鞋的经典款式。在以前的年代,如果老百姓有一双“三节头”那么相当现在的人穿意大利名牌皮鞋一样荣耀。据说一位师傅在解放初期购买了一双“同升和”三节头皮鞋趟雨踏雪整整30年,到了八十年代这双鞋打上油还和新的一样,为此王府井曾流传过“一双鞋穿三十年”的佳话。这双鞋上的字迹已不清楚,无从考证是出自哪个厂家,但从质量上看这双鞋应该很耐用。
当年,留个那飞机头,再来副蛤蟆镜,套上条喇叭裤,蹬上三节头皮鞋, 出门绝对摩登。很多时髦小青年还在鞋底钉了马蹄形的钉,走起来像马蹄声,老远就会听到叮叮响。
80年代之塑料凉鞋
上世纪80年代,塑料凉鞋走红中国。当时时髦姑娘脚下都得有那么一双塑料凉鞋,一般是不透明的材质,精致的甚至有模仿大理石的浮雕花纹,米色、白色为主,偶有跳跃色彩。
80年代流行的塑料凉鞋当时是天下最方便的鞋子,因为容易清洗,还可以在水坑里乱踩。有的鞋子走路还会发出声音,故意要走得直响,生怕别人看不见,现在估计会羞死人。
90年代之波鞋
90年代,随着香港文化的强势袭来,“波鞋”这一指代运动鞋的新名词,成为热门。“波”者ball也,波鞋其实就是球鞋,但对于时髦青年来说特定的它得Addidas、Nike。90年代后期在中国年轻人眼里可以说是Nike的黄金期。那个时候大部分还是学生,都没什么钱,一双鞋700-1000的价格基本是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偶尔看到班里谁穿了双nike都会眼红的不得了。如果能穿一双1250的皮蓬大AIR出现在球场上,绝对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90年代之松糕鞋
1993年初,所有的女人都不约而同地增高了,这种高度不是隐性的,恰恰是大张旗鼓的——她们的鞋跟仿佛一夜之间膨胀了,既有高度、又很舒适的松糕鞋成为了上海滩最“行”的时尚元素。
松糕鞋外形相当卡通,或圆头圆脑或方头方脑。因为底部酷似松软厚实的松糕,故被称为“松糕鞋”。
90年代,松糕鞋一度风靡全中国,所有时尚女性都人“脚”一双。它最吸引女人的地方,毫无疑问就是厚度。松糕鞋的鞋底高度从5-10厘米不等,有的甚至高十几厘米。试想一位身高一米六的女孩子,穿上十厘米高的鞋子,视觉效果顿时修长很多,也难怪松糕鞋在日本被称为矮子乐。
21世纪之牛仔靴
靴子似乎不再是仅仅为了冬天御寒的鞋子,而更是一种为了美而进入每个女人鞋柜的装备。不只道是从哈日风流行起来的,20多度,碎花纱裙配牛仔靴;还是从Kate Moss女神那里流行开来的牛仔短靴配热裤。总之,牛仔靴不再是冬季专属,也不再是工装打扮,而实实在在成为了一种潮物。
21世纪之细高跟
高跟鞋,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从国产时尚教主苏芒到《欲望都市》的女主角Carrie,都在诉说高跟鞋对女人的重要性,对时尚的重要性。细高跟便成了一种时尚武器、一种女性魅力,不再简简单单是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