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品牌赢天下

对故国的深沉之爱


[  海都网    更新时间:2009/9/9  ]    ★★★

《南洋泪》第一部已拍成电视剧,曾昆洛(左)与导演合影

泉州古渡口见证了番客婶一生往来


  再过一阵子,晋江市侨联常委曾昆洛的作品《南洋泪》第三部将在菲律宾《世界日报》连载,从第一部到第三部,这一套被称为“浸透着菲律宾华侨血泪”的小说,正是以一个个旅菲华侨为原型,描写了泉州人“苦斗于南洋,却无论是在艰难困苦饥寒交迫之中,抑或是在事业有成腰缠万贯之时,都对自己的故国怀着深沉之爱”。

  一曲南洋泪

  番客婶:用一生幸福留住华侨的根
 
  上周四下午,在池店镇政府的侨联办公室里,曾昆洛拿出已成书的《南洋泪》第一、第二部,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这样一段文字:“如果把女人比成种子,男人比成雨露……经历了雨露以后,女人就如一颗发了芽的种子;你能想象一颗发了芽的种子再没有雨露的滋润吗?番客婶,就是一颗颗发了芽又没有雨露滋润的种子。”
 
  番客婶,也就是嫁给在海外谋生的华侨,自己却留守故乡的女人。《南洋泪》里最著名的番客婶有杨月珍和林仁玉。林仁玉身上综合了许多泉州番客婶的特征和事件,她们一生往往只能见到丈夫三次,一次是新婚,一次是儿子出生,一次则是丈夫过世落叶归根。
 
  杨月珍的遭遇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许多政治、经济事件,以及侨乡特别的风土人情。因为丈夫不能如约回来,她只能按侨乡的风俗,抱着公鸡结婚。几个月后,丈夫回来了,洞房花烛夜,却碰到土匪上门,把丈夫从南洋带回来的一点钱物洗劫一空。可是,就是因为丈夫的护照也被土匪抢走,她才有机会和丈夫相处了两三个月。要知道,别的番客婶的“蜜月”往往只有14天,因为按女性生理周期,每14天必有一次排卵期,14天的相处能让妻子受孕,华侨们便要再次出门讨生活了。很多番客婶穷尽一生,也就只有这么14天的蜜月期。
 
  杨月珍的丈夫虽然多逗留了些时日,然而,他也和别的华侨一样,一去便杳无音讯,她只能守着婆婆和儿子,支撑着整个家。
 
  这个杨月珍在生活中的原型便是出身泉州的杨秋珍,她的丈夫正是大名鼎鼎的旅菲富商林志中。杨秋珍曾这样说过:在60年的婚姻里,她与丈夫相处的时间不到两年。
 
  尽管一生里大部分时间是分隔两地,华侨们还是习惯于回故乡娶妻生子,“把女人留在家乡,就是把根留在故里。”曾昆洛解释了华侨们的心理。
 
  更痛苦的是,很多的番客婶还要经受与人共一夫的痛苦。曾昆洛说,泉州在菲律宾的华侨特别多,而菲律宾当时的法律规定,华侨不能带女人入境。后来又出了“菲化案”,政府规定,华人的商铺必须有60%以上的菲资入股,许多华侨为解决这个问题,就找了当地女子结婚。

  发家后 华侨致力救国建家乡
 
  番客婶们的牺牲终于换得回报,许多泉州人在海外发展起来,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这些始终心系祖国和家乡的商人们,开始把资本投回国内。清末民初,不少华侨回国投资交通运输业、矿业和房地产。厦门的鼓浪屿、中山路老城区的房产都是泉州旅菲华侨投资兴建的。这个时代,泉州的许多商人在家乡建起了居所和洋楼。而此时,受益最大最直接的,便是那些华侨们留在国内的家眷,他们的生活往往要比没有华侨亲属的家庭优裕很多。
 
  《南洋泪》里的李东泉一角,原型即是被称为“木材大王”的旅菲侨领李清泉,出身晋江的李清泉在菲律宾靠办木材厂起家后,投下巨资支持家乡建设,他在故乡石圳村,开设龙门学校,支持开办育德女子学校,建造“同一”桥、合资铺建泉(州)围(头)公路;在厦门与其五叔父李昭北建筑海滨公园、沙坡尾海堤;在中山路、关帝庙、大生里等地,兴建了数十座商业楼、家住楼。
 
   抗日战争中,他倡议成立“南侨抗日救国后援会”,由陈嘉庚当主席,他当副主席,捐献巨资支持抗日。
 
  “修路,发展房地产,这些华侨都是非常有远见,极力想带动家乡经济发展的。”曾昆洛说,可惜的是,那个时代,战乱不断,人们自顾不暇,根本没有什么条件发展经济,侨资的注入在政治上起了很大帮助,但没有真正带动起泉州经济。
 
  改革开放以后,侨商回泉投资变多了。90年代中后期,出身于晋江金井的旅菲富商陈祖昌响应国家号召,回国创业,他组建了中利泰、宏滨等房地产开发公司。他在房地产公司的运作上,不论是选地还是规划设计,能做到具有独创性,而且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令早期的创业者找到学习的榜样。
 
  而另一位则是《南洋泪》中林子钟的原型———杨秋珍的丈夫林志中,这位捐建了泉州市儿童医院首期工程及晋江二中的慈善家,在90年代初投入一个亿,在泉州开设了当时最大的食品厂———嘉禾食品有限公司。

  千年南洋史

  宋元时期:泉商初进东南亚
 
  《南洋泪》的时代主要在民国初到抗战期间,而此时,泉州人到南海经商或谋生的历史已有上千年。
 
  泉州的海外贸易,最早可追溯到南朝。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庄国土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南朝时,泉州可能已成为中国与南海交通的中转港(扬州与交州间)。唐中期以后,海商图税轻,躲避广州的重税和地方官员的盘剥,在广州的贸易已部分移到泉州。中唐以后,泉州海外交通有较大发展,成为“南海番舶常到”、“岛夷斯杂”之地。但是,唐朝时期,泉州只是中国对外贸易的辅助港。五代时期,治理泉州的官员王延彬、留从效和陈洪进均奖励海外贸易,积极招徕番商。而黄巢起义军对广州番商的大屠杀,又促使了那个时代的番商、“蛮舶”大批前往泉州。
 
  宋元是泉州海外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飞跃。此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步入黄金时期,不但商品经济发达,人口迅速增长,而且各项科技发明层出不穷,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南宋时,宋室南迁杭州,福建距政治中心更近,部分宗室迁到泉州,朝廷对泉州的政治、经济地位更为重视。而且,南宋发展与高丽等东北亚地区的贸易,泉州在沟通东北亚和南海贸易方面占有地理优势。凭这些优势,泉州与广州作为中国主要贸易港的地位开始逆转,到宋末元初,泉州海外贸易的市舶收入与广州相当,已到并驾齐驱的地步。
 
  那个时代,泉州的海商辈出,跟着商船出海的人非常多,书上描绘泉州海商之多就如蚂蚁蜜蜂:“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数量惊人。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假以时日,泉州本地商人也逐渐大商家辈出。所谓的‘泉州扬客为海贾十余年,致赀二万万。’”这个二万万是什么概念?当时整个中国的商税也就2~3千万。
 
  “文莱发现的现存最早的东南亚华侨的墓碑,主人正是南宋末年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前馆长、研究员王连茂介绍说,当时中国扩展的海外航线很长,而泉州的商人主要都集中在东南亚。那时的华侨概念还很模糊,大多数出洋的人都是随商船出去,在外头做个一年半载的短暂停留,就回来了,真正定居的还很少。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烙在历史星空的脸谱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共享新“亚太运营中心”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