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隐婚族”:隐婚利大于弊
我们身边真的有“隐婚族”吗?这或许是很多人都怀疑的问题。“隐婚”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婚姻问题上让自己变成“透明人”。要是别人知道了自己是“隐婚族”,那还有“隐”的必要吗?记者通过朋友介绍,几经周折,才见到了采访对象柳小姐。柳小姐今年29岁,两年前和丈夫办理了婚姻登记手续,但至今没办婚礼。在单位里,人缘颇好的柳小姐和其他单身同事一样,享受着“单身”的生活。
周报:您觉得办理了婚姻登记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结婚了吗?
柳小姐:我认为登记只能算法律上成为夫妻了,举办典礼的那天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结婚。我现在的状况比较尴尬,法律上认为我结婚了,我自己还觉得待字闺中。
周报:您觉得结婚意味着什么?
柳小姐:结婚意味着已经成为人妻或者即将成为人母。比如,先前大家称呼我“柳小姐”,现在则称呼我“李太太”,我当时就想:我有这么老吗?
周报:您为什么选择“隐婚”呢?
柳小姐:我觉得婚姻状况是我的隐私,我没有必要和别人讲。我和我先生过去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后来我们就结婚了,但单位有规定,夫妻二人不能同在一家公司,权衡了一下,我选择辞职。到了新单位,我就没有必要把已婚的事情说出来了。
周报:“隐婚”给您带来了哪些利和弊?
柳小姐:我觉得“隐婚”对于我来说利大于弊,从去新公司应聘那天开始,我就尝到了“隐婚”的甜头。当初我们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已婚人士尤其是女性酌情考虑。老板认为,一旦结婚有了家庭,就无法专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了,而且未来还会有生育、照顾孩子等一系列的琐事,所以他们在招聘的时候,尽量招收未婚人士。单位员工不管男女,忙的时候真能忙得昏天黑地,所以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的人真的没法平衡其中的关系。
望着单身的年轻人,我这个已经结婚的人只能靠“隐婚”来应对了。如果说弊,那就是留给老公的时间太少了,本来已经结婚还要装着未婚,很累!
周报:“隐婚”是否对您的社交产生影响?
柳小姐:有影响,这种影响必须对比着看。我一个很要好的同事,前不久结婚了,自从她公布了喜讯之后,我发觉周围的同事,尤其是男同事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不敢开玩笑了。有时加班,主管会额外地问她一句:“你老公自己会做饭吗?”虽然是简单的一个问句,但我总觉得话里有话。有了前车之鉴,我想还是认认真真地做个“隐婚族”吧,虽然有“欺骗”之嫌,但善意的谎言对所有人都好。
周报:您打算何时把自己的婚姻状况公之于众呢?
柳小姐:这个我还没考虑过,其实纸里包不住火,随着年龄的增长,再不结婚就会从另一个角度招来非议了。对我本人来说,已婚和未婚只是我和我丈夫之间的事儿,不会干涉到工作。“隐婚”状态下,我虽然已婚了,但仍旧和未婚一样,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一旦公开了婚姻,影响到的不是我本人,而是我身边的人,他们会对我另眼相看。
周报:您会不会在公布已婚的同时,也公开这段“隐婚”的经历?
柳小姐:我想我不会,毕竟“隐婚”的生活是在面具下经历的,我可能觉得这是善意的,但别人会觉得我在欺骗,有人甚至会觉得一个连婚姻都敢欺骗的人怎么可能成为朋友呢?其实,这“欺骗”的背后有多少苦衷谁又知道。(本报记者 伊健 实习生 郝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