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马文喜教授认为:“网络影响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中国乃至世界首次从网络角度对电视进行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活动,填补了理论研究的空白。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朱素英)《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9)》近日正式公布,在2008年调查的基础之上进行了6个方面的创新,被认为是标志着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调查的高质量、大范围、全方位的评估标准得以确立。而随着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省级卫视栏目和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电视事件等九大
榜单同时出笼,这份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联合推出的年度报告使得“电视节目的网络影响力才是真正持久的社会影响力”这一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叫响“网络影响力”品牌 中国电视的“第二次生命”
2007年,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课题组就率先提出了“网络影响力”概念,在中国首次以MBA案例方式全景展示电视发展进程,在中国乃至世界首次从网络角度对电视进行研究;2008年,《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隆重推出,被评为“中国广播电视十大创新报告”;2009年,网络影响力评价体系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成为中国媒体评价领域和中国广播电视软科学领域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课题组长李岭涛指出,所谓“电视网络影响力”,不是“电视网络的影响力”,而是指“电视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的影响力”,具体而言是指“电视组织、电视内容、电视人物和电视事件等在网络世界中所具有的知名度、被关注度、收视度以及美誉度等”。
“在现有电视媒介的传播特点下,即使一档具有高品质的电视节目也可能会因为播出时间与观众收视习惯的错位而被淹没。当一档电视节目无法通过电视播出而获得最大传播效果的时候,互联网就成为延长其生命周期的‘救命稻草’。”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课题组执行组长李德刚博士说,因为节目一旦上网,它所面对就不再只是本城市、本省域、本国范围内的受众,而是要面对全球华人,全世界的观众,“其数量等级将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申请专利,既实现了我国广播电视领域软科学方面自主知识产权科研工作零的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领域长期以来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处于空白的局面;又实现了我国媒体评价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科研工作零的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媒体评价工作长期以来完全依赖外国知识产权成果的做法。”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刘习良在颁奖仪式上说,“此举并不仅仅是该评价体系自主知识产权受到法律保护的体现,更是创新成果进行生产力转化的基础,为其他媒体领域的创新与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马文喜教授认为:“网络影响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中国乃至世界首次从网络角度对电视进行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活动,填补了理论研究的空白。
四大指标建构科学评估体系六大创新让评估标准更完善
记者注意到,《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9)》在网络知名度、网络被关注度、网络收视度三大指标基础之上,新增网络美誉度指标,充分肯定网友对电视品牌评价所持的满意度及赞美度。同时,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课题组积极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听取来自一线电视工作者的建议,并在2008年调查的基础之上进行了6个方面的创新,被认为是标志着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调查的高质量、大范围、全方位的评估标准得以确立。
业内人士认为,四大指标内涵丰富,为准确测量电视网络影响力建构了科学的评估体系。四大指标的加权平均之和即为最终电视网络影响力指数。一是知名度指标,指的是由正式机构发布的关于某一电视媒体的信息量的总和。这一指标表明了某一电视媒体的信息在网络中传播的广度,主要以样本网站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为依据;二是被关注度指标,指的是某一电视媒体在网络各大论坛以及博客中被讨论的量,被讨论次数越多表明媒体越受关注。这一指标表明电视媒体在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深度,主要以样本网站搜索引擎的论坛搜索结果为依据;三是网络收视度指标,指的是电视媒体生产的内容在网络中被收看/被下载的次数,表明观众的主动收看行为,主要以样本网站中电视节目的被下载次数为依据;四是网络美誉度指标,指的是网友对电视品牌评价所持的满意及赞美程度。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秘书长张聪认为,通过这四大指标体系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在“数量”层面上反映出网络影响力大小,更能够在“态度”层面上体现这种网络影响力的正负效应,从而使得“网络影响力”的概念内涵更加丰富,评价意义更具社会价值。电视的网络传播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电视网影响力评价指标的普及也将是大势所趋。电视媒介的从业者需要尽快转变观念,从而赢得未来竞争的先机。
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课题组执行组长李德刚博士指出,《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积极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听取来自一线电视工作者的建议,并在2008年调查的基础之上,进行了6个方面的创新:第一是调查方式由“全面调查”调整为“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更为客观;第二是指数计算方法由“绝对计算”调整为“相对加权计算”,调查结果更加稳定;第三是调查指标由侧重“知名度”调整为侧重“高品质”,“网络美誉度”指标的增加使得评价体系更为全面;第四是调查过程由“半自动”升级为“全自动”,网络调查与数据分析大型系统的开发成功使得调查过程更为简捷;第五是调查数据发布平台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年度性发布走向实时性发布,数据发布将更为及时;第六是调查对象由省级以上频道延伸到地方频道和社会栏目,调查对象更为全面。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认为,至此,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调查的高质量、大范围、全方位的评估标准得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