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生活一代
“现在的孩子没电脑,都没法活了。” 张育航跟同事聊起网络,发现各家的孩子闲暇时间不再热衷于在外面玩,反而是日夜坐在电脑前面。这让家长们有喜有忧,一方面是孩子待在家里的时间多了,另一方面,你依然不知道他们在网上与谁交谈,或者在做些什么。
张达星的房间几乎没有白天黑夜的差别。任何时候光临,必有一台电脑在窗帘微开的幽暗室内闪烁。下载视频、MP3,玩游戏,泡论坛,查资料,跟国内和国外的朋友们聊天。他去过的地方不多,却拥有全国各地的朋友。“北京上海武汉杭州??太多了,我们交朋友也不大看别人来自哪里,兴趣相投就会加好友聊天。”他甚至因为杭州的网友把杭州描述得很美,所以决定大学要考到浙江大学去。
与前几代人不同,90后一代可谓“生在电脑前,长在网络中”。他们是技术时代的宠儿,轻而易举地,就能靠一根光纤电缆跟世界各个角落、各种肤色的陌生人结识。他们为地球村做出了最真实的解读。
从虚拟世界了解到的真实,让父母担忧不已。有一次张育航看到儿子的QQ签名,“为了你,值得放弃全世界。”他婉转地向老师打听,儿子是不是在学校早恋了,结果是查无此事。张达星知道了,几乎没把肚子笑破,“老爸,这是我崇拜的一个歌星唱的歌词。”
90后的流行变得太快。就像我在采访中接触到的一个16岁少女,她不耐烦地说,你们还在做非主流呀,早不流行了,现在我们要复古。
杨雄说,“他们的口味变化得更快,变化得更加刁钻,因为这是一个去崇高的时代,一个平民化的时代、一个多元的时代。90后的服饰、口味、取向越来越难以呈现一种统一的态势,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潮流,整齐的话语越来越少。”
“他们是浅生活、浅阅读的一代,他们没有深刻的苦难要什么反思呀?就像易拉罐的生活方式一样,吃过不好吃的东西就扔掉。起起伏伏看得太多,没有很深刻的思考和反思的能力,这可能是他们的弱点。”
90后以90年代发展的速度成长,快生活、快消费、快交往,大部分父母都感慨跟不上他们的脚步。在餐桌上,郭锡成只愿意跟父母讲讲下次考试的日期,其他的能敷衍就敷衍过去。“他们转数(思考的速度)太慢了,跟不上我的跳跃。”
90后交往手册
根据专家、老师和家长们的总结,与他们交往,你得博览群书,又不能是个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你要有点钱,但不能是个不懂花钱的土财主;你得熟悉流行文化,但也不能不懂点小众的文艺知识;你要像个大人,但别指望仗着是大人来搞什么特殊……您要是觉得上面的话太忽悠,那不妨看看我们群访90后群体之后为你总结的交往守则吧,从禁忌到技巧到话题,总有一款适合你。
南都周刊记者·牛思远 单崇山 实习生 ·李颖娟 郑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