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政策诱导。上海地方国资委一直在努力推进国资重组,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政策,明确提出资产证券化。从上海国资整合的政策导向上看,证券化正是其重要的方向之一,如2006年专项规划中曾提出要将30%的国有资产证券化,而在今年4月份又再次提出要将证券化的比例提高到40%左右。
其二,国有资产向战略产业、支柱产业聚集。重点集团必然会得到更多政策、资源的倾斜,在兼并重组过程中也会居于主导地位;目前,上海国资企业共有47家,除某些经营性资产要划到国资委监管之外,未来3到4年,上海国资企业将重组到30至35家。上汽集团、电气集团、华谊集团、光明集团、百联集团和国际港务集团、锦江集团等大集团的整合,将是目前上海国资委进行地方国企重组的重中之重(相关上市公司见表2)。
ST板块催生重组大黑马
在证券市场,资产重组有着永恒的魅力,而重组黑马带给投资者的获利机会更是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主题投资,典型公司有中国船舶、三安光电、浪莎股份等,他们在“凤凰涅槃”之前都是不折不扣的ST股,而一旦完成实质性资产重组,他们带给投资者的想象空间难以估量。这种想象空间其实也是市场对公司基本面大幅改善后关于业绩成长性的超前预期。事实上,相对于上市公司自身的业务调整,资产重组是迅速、大幅度改善绩差公司基本面和业绩的最行之有效的捷径。
作为并购重组的“高发地带”,ST板块所蕴含的诸如资产重组、业绩扭亏、摘星摘帽等暴利机会,吸引市场各路资金趋之若鹜。在2009年A股市场的强劲反弹行情中,ST三安、ST有色等相关品种在完成重组后的火爆表现,更令投资者对并购重组中壳资源重估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惊羡不已。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重组的深度和力度将会不断加大,ST板块中壳资源的稀缺性将再次被市场充分挖掘,其中所孕育的暴利机会值得期待。随着*ST中辽、*ST兰宝华丽转身,并上演王者归来的暴富神话之后,ST股的壳资源价值再度飙升。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轨时期,无论是企业间的优胜劣汰和相互兼并,还是ST公司大股东出于保牌的需要主动退让,特别是在大小非解禁、上市公司进入真正意义的全流通之后,股权变更成为常态,股东持股比例更趋分散,这就给产业资本并购重组创造了先决条件。
如近期地产企业借壳之事就风云再起。*ST华源向东福实业及其一致行动人定向发行股票购买其持有的名城地产70%股权,正式进军地产业;*ST九发拟通过定向增发置入南山建设100%股权。目前,已经沦为净壳的ST盛润、ST宏盛等值得关注。
此外,在大量ST股复牌、摘帽创造了无数个财富神话后,买卖ST股已经不能简单看作是投机。在大多数个股估值较高的情况下,有重组预期的ST股也存在价值洼地。挖掘摘帽题材、复牌题材股也是一个选择。目前,S*ST三农、*ST嘉瑞、*ST美雅、*ST炎黄、S*ST朝华等已经向交易所提出恢复上市申请;*ST江泉ST赛格[ST金果ST迈亚ST宜纸ST中钨]等已经提出公司股票交易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