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动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作用明显加大
软件前百家企业,经历了启蒙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快速发展,首届百家规模不足500亿元(465亿元),出口不足2亿美元(1.6亿美元),历经8个年头之后,百家规模已达2039亿元,出口达90亿美元,对软件产业的整体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一是拉动软件服务不断向外延发展,2008年全行业实现软件技术服务(含系统集成)3544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百家企业的比重为43.9%,增长贡献率达65%,服务的范围也从原来的培训、监理、客户交互服务发展到数据处理、数据库活动、后台办公处理和互联网在线服务等。
二是拉动产品不断向高端发展,2008年全行业实现基础软件同比增长 30%,占软件产品总量的10.7%,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其中百家企业所占份额为30%,其增长贡献率为38%。特别是拉动IC设计增长更是明显,其贡献率达60%,拉动全行业IC设计比重提高了2个百分点。
(四)推动区域性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加强
新一届百家企业形成先进企业的辐射作用,带动着区域性经济发展不断扩大。其中:87%的企业集中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的8个省市,北京24家,广东15家,山东11家,浙江10家,江苏9家,上海6家,辽宁6家,福建6家。这些企业正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向周边地区辐射,不断形成跨地区、跨领域的发展态势。
例如:百家企业在大连建立软件研发机构或分公司达10家以上,完成的软件总量占该市软件收入的30%,成都有6家,完成的软件总量占该省软件收入将近30%。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软件前百家企业虽然处于上述良好的发展状态,但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品牌效益仍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软件产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与电子信息百强排名第一的企业规模相差53.7%,前10家软件企业收入总计不足全球软件百强排名第一企业的30%,相比国际知名品牌企业仍有较大差距。应该看到,尽管国内信息化市场潜力很大,但对细分领域的市场开拓不够,特别是基于制造业的嵌入式软件、面向跨国公司和传统行业的软件服务外包市场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
(二)高端产品的开发实力仍然薄弱
目前,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基本处于中下游环节,百家企业更多的是从事应用软件,缺乏核心技术,特别是系统、平台等基础软件的开发能力缺乏技术的积累。
(三)产业支撑体系仍欠完善
一是软件人才相对匮乏,特别是缺乏熟悉行业应用和国际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影响了软件产业对其他行业渗透作用的发挥,制约了产业规模和层次的提升;二是配套的支撑体系薄弱,投融资瓶颈依然突出,尚未形成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公共技术开发体系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