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本届百家企业的研发水平进一步提高,研发技术不断向国际前沿推进。
从研发投入看,百家企业共完成研发投入为420亿元,比上届增长19.8%,占软件行业全部的研发投入67%,比上届提高了2个百分点,研发投入率为8%,高出软件业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是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研发投入率的2倍。
从研发效果看,系统支撑软件的比重快速扩大。其中,完成的操作系统和中间件软件比上届增加2.3倍,完成通信、电力、工业控制等系统软件比上届增加1.6倍,占百家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的39%,比上届提高了9个百分点,芯片设计能力稳步提高,实现收入比上届增加了7%。
从研发力量看,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知识结构更趋优化。百家企业从业人员达34.7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12万,比上届增加2万人,占百家企业从业人员35%,比上届提高了2个百分点,高于全行业水平3.1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占63.2%,比上届提高了3.1个百分点;其中研究生比例10.1%,提高了1.9个百分点。
二、大企业的带动效应取得明显进展
新一届百家企业更证明了,百家企业是我国软件产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排头兵、促进两化融合发展的助推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领头羊、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孵化器。
(一)推动全行业应对危机的砥柱作用明显突出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生产出现大幅度下降,软件产业虽继续保持着两位数增长,但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全行业增速由上半年的30%以上,下降到年底的不足28%。而百家企业则继续保持着高位增长,充分体现了大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挥了对全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对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届的32%提升到本届的36%,提高了3个百分点;对出口增长贡献率超过80%以上。
(二)推动“两化融合发展”的助力作用明显增加
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是中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也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重点任务,百家企业在促进两化融合发展,提高软件服务水平上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
一是软件产品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加快推进。本届百家企业的工业软件研发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工业软件收入比上届增长56.1%,其中工业自动控制软件增长最快,增幅为2.1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增长16.5%,企业管理软件增长2.3%;电子商务系统软件应用明显增强,增幅高达2.4倍。
二是软件技术在硬件产品中的应用加快发展。嵌入式软件企业仍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本届百家企业完成嵌入式软件比上届增长30.8个百分点,高出百家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占百家企业软件收入的37.8%。其中通信产品的嵌入式软件发展更加强劲比重达86.5%,排行前10名的企业中有4家是通信嵌入式软件企业,其规模比重占前10家企业的93.6%。
三是软件服务在行业中的应用加快成长。随着全球软件产业变革进程,“软件-服务-外包”的模式正逐渐形成,生产与服务融合的理念也在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外包(ITO)向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的趋势更加明显。本届百家企业实现的软件技术服务收入比上届增加了41.2%,增速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尤其是外包服务收入增势更是强劲,增幅高达62.1%,在软件技术服务中的比例也比上届提高了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