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趣闻轶事
【粽子的来历】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衷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遗体。有位渔夫拿出事先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它们就不会去咬屈原大夫的身体。有的说粘米可以粘住鱼的嘴,使鱼无法吃屈原的尸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钟馗捉鬼的传说】
钟馗(杨柳青年画)
在我国江淮一带地区,曾有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打鬼除祟、镇宅驱邪的旧俗。这一习俗始自唐代。传说唐玄宗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玄宗问他是谁,大鬼自称名钟馗,生前曾应武举,不中,愿为皇上除天下妖魔。玄宗醒后,疟疾痊愈,于是命著名画家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图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张贴,以驱邪魔。这种习俗,虽无科学依据,但对于古代人们在心理上战胜疾病与恐惧,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唱龙舟(《羊城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