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布拉斯加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栗卫星:“巴菲特留给人的印象,未必就是说是鼓励你如何去投资股票,而是鼓励你去创新。”
2005年,巴菲特他邀请好友比尔盖茨一同来这里演讲的时候,特别要求校方安排学生来提问,而不是老师。这个智慧的老人,对年青人偏爱有加,也许,当年在学生时代有些内向和孤单的巴菲特,特别能明白,一个正确的提示会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沃伦·巴菲特:“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到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你想爱你的人和真正爱你的人,你关心的人和关心你的人,你就获得了一个成功的生涯;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你总是可以找到一份工作,可以有很多钱买一辆新车,但是你怎么去生活,你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你过一个正确的生活,你可以抛弃很多东西,唯一不会丢的是爱情。”
而在投资家,慈善家,世界首富的种种盛名之下,突然告诉我们这段感悟的巴菲特,也许才是最真的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如果你放手,他也许还会回来,但是如果抓得太紧,他就会消失,所以要想好你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不管你有多少钱或者事物,最重要的是,你跟谁结婚,这是你一生中最大的决定,所以小心的想,慎重的考虑。”
半小时观察:巴菲特的中国信心
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不仅令机构和散户们损失惨重,同时也打击了许多投资者过往对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执着。2008年甚至连巴菲特本人都出现了重大亏损,似乎更为这种质疑添上了一条重要的旁证。
但是从巴菲特的举动看,我们不难发现,他所倡导的价值和很多投资者的理解不一样。他并没有完全从估值的角度来权衡时机,只买最便宜的股票。巴菲特眼中的价值更多的来自企业的未来,那些明日之星才是他的最爱。正因为如此,谨慎的巴菲特才做出了入股比亚迪这样的惊人之举。
而从巴菲特的答复里,我们能够理解,他作出价值判断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动力来自于对中国经济和企业坚定的信心。在健康发展的中国,他知道自己一定可以找到蕴含了巨大机遇的财富金矿。40年来,目睹过一次次潮起潮落的巴菲特,以他的方式给中国经济投出了一张信心票。作为身处中国经济中的我们,更有理由看好经济和股市的未来。(主编:孟庆海 记者:付豫 摄像: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