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棋至中盘”的中铝力拓交易突然迎来微妙变化。
4月5日,英国《泰晤士报》发出报道,为应对中铝力拓交易可能最终受阻,力拓方面正秘密制定一项总额为80亿美元的新股发行计划。日前,力拓已与摩根大通和瑞士信贷就新股发行事宜进行了磋商。一旦中铝力拓交易不能成行,这两家国际投行将负责销售发行力拓新股。
“事实上,早在中铝力拓交易达成之前,摩根大通和瑞士信贷就已向力拓管理层提出过,以发股或发债来缓解力拓的资金压力的建议。”4月7日,接近交易的一位权威人士与本报记者交流时指出,选择此时突然把这项鲜为人知的计划重新“抛出”,不禁令人思索。
此前,中铝力拓交易已先后通过澳洲反垄断机构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FederalCartelOffice)两关审查。
同时,中铝已按时完成了收购力拓的融资安排,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及中国农业银行将提供约210亿美元的贷款额度,支持中铝完成交易。
“现在是交易敏感期,公司有关负责人已不打算就上述信息做出任何评论。”4月7日,摩根大通中国区方面如此回复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
当日晚间时分,中铝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吕友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交易仍然还在预设的轨道上进行,“公司正在做与交易有关的工作”。
还原力拓“B计划”
尽管已经过去了近两个月之久,中铝力拓达成交易的前后细节仍不为外界所知。
接近交易的上述权威人士告诉本报记者,2月12日中铝力拓达成交易之前,力拓方面为缓解即将到期的资金压力,准备包括与中铝交易在内的多个计划和方案。
“力拓管理层对这些可能的方案进行了反复论证,以最终求得一个对公司最有利的方案。”该人士指出,摩根大通和瑞士信贷提出的以发股或发债来缓解力拓的资金压力的建议,一度备受力拓管理层的推崇。
“但1月末、2月初,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资本市场的融资活力已降至历史低点。如果此时,力拓选择发股或发债,能否融到足够多的资金应付债务压力,显然将需要打一个问号?另外,在市场如此低迷时,发股、发债的成本显然是很高的。”该权威人士指出,力拓管理层最终作出选择,接受与中铝进行交易,主要原因应该就在此。
该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事实上,与去年入股力拓英国时相比,是次力拓与中铝达成的195亿美元交易之所以谈判得比较艰辛,就是因为,力拓管理层还有一个发债、发股的计划做“铺垫”。
不过,面对即将到期的巨额债务压力,力拓早已没有更好的选择。
“尽管与中铝达成了巨额的交易计划,但考虑到交易所存在的重大不确定性,因此,力拓管理层还是没有完全放弃通过发股、发债等市场化的方式完成融资。”该人士指出,这个所谓的“B计划”应该一直就是力拓防范交易失败的主要候选方案。
3月26日,力拓首席财务官艾略特(Guy Elliot)首次明确对外表示,如果澳大利亚当局最终没批准该项并购或者股东阻止这笔交易,那么力拓将不得不采取“B计划”,备选方案可能包括配股、发债、出售更多资产和重订偿债期限,或上述措施结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