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何在?
尽管力拓股东层面以及澳反对党方面一直没有停止过反对声,但中铝与力拓达成的195亿美元巨额交易,一直以某种逻辑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4月1日,中铝公司新任掌门人熊维平在香港参加中国铝业(601600.SH,2600.HK)2008年年报业绩会上时明确对外表示,“中铝力拓交易并没有影响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的元素,现在并没有看到这个项目有被否决的确切迹象。”
尽管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近期延长了对中铝力拓交易的审查时间,但熊维平认为,这个做法符合标准程序,这并不表示FIRB对该项目有什么倾向性。
熊维平明确对外表示,公司已就注资力拓交易做了“最好的努力和最坏的准备”,如果交易失败,中铝并无任何“B计划”。
“英国方面选择此时抛出力拓的B计划,显然有自己的用意。”接近交易的上述权威人士指出,尽管交易目前仍然还在预设的轨道上运行,但由于澳政府方面对交易迟迟没有表明态度,对于力拓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
毕竟,随着交易审批的时间拖得越久,对于力拓应对即将来临的到期债务压力肯定是越不利的。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收购加铝时,力拓背上了近400亿美元的债务负担。2009年10月和2010年10月,力拓分别将有一笔到期的89亿美元和到期的100亿美元债务需要偿还。
“如果澳政府方面迟迟不愿对中铝力拓交易给出态度,到审查期结束后,澳方面又选择阻止交易进行的话,这将给力拓留下非常不利的后果。”该人士指出,对于力拓来说,交易棋至中盘后,它必须要给涉及交易的各方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交易顺利进行。
该人士指出,重新抛出不为人知的B计划,一方面可以督促交易对手中铝方面适当对交易做出“让步”。
如果交易最终流产,力拓又选择发股来融资的话,这不仅会对中铝已形成的巨额投资浮亏造成压力。此举也会对中铝在力拓英国公司手上12%的股份产生稀释作用,最终减弱中铝去年以巨额代价入股力拓的战略意义。
另外,上述人士认为,重新抛出B计划能对澳政府尽快做出是否批准中铝力拓交易产生积极暗示。“如果澳政府最终要对交易设阻的话,力拓也并非已到世界末日。”
该人士指出,目前,全球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回暖,相比于2月上旬接受中铝提出的注资交易时,欧美资本市场的境遇已经得到大大改善,“一旦选择发股,力拓能够融到足够多资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4月6日,针对力拓现有的英国和澳洲股东不满,一名接近中铝的消息人士向英国《金融时报》透露,中铝在向力拓购入可转债的内容上,保有“修改的弹性空间”。若力拓要求,中铝可允许力拓将部分可转债卖给英、澳投资人,只要转让部分可转债后中铝的股权不低于15%,中铝都可能接受。
不过,4月7日晚间,中铝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吕友清告诉本报记者,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听到过交易方要修改交易方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