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下午,北川老县城遗址外,王正财正在摊位前整理照片。
4月5日下午5点,席刚在板房里操作电脑,制作地震光盘和照片。
那些“出售地震”的人们
在北川老城外的路边和望乡台上,一些卖地震光盘和画册的摊位夹杂在众多商铺中,显得格外扎眼。叫卖这些音像品的都是县城及周边的居民。
还未抚平地震带来的伤痛,他们便以地震为卖点开始谋生。面对亲人的离去和旁人的质疑,他们内心的矛盾和煎熬也许只有自己知晓。
“自力日杂百货店”
每当别人问起王正财的家,他总会指着画册上唐家山堰塞湖边山腰的巨大滑坡说:“就在这下面。”
北川老县城遗址开放四天来,与城内的肃穆哀伤不同,一墙之隔的城外却如同集市,路上熙熙攘攘,路边商铺林立,每天成千上万的祭奠者和游客让这里遍布商机。
4日下午2点,56岁的王正财手里夹着一根烟,倚坐在摊位边的椅子上。他呆呆地望着前方,若有所思。只有顾客上前询问时,他才会赶紧站起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王正财的摊位就是一辆四轮小推车,车上放些地震的光盘、画册,还有一些日用杂货。
与其他的无名摊位不同,他的小摊上挂着一张A4白纸,上边写着“自力日杂百货店”,若不细看,这张纸很难被注意到。
王正财原是北川曲山镇大水村人,他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30岁的女儿在绵阳的超市工作,女婿是商场经理,两人收入不菲,在绵阳买了房,还有一个1岁的孩子。25岁的儿子在外贸公司跑业务,事业也小有所成。他则在北川的工地打工,从家里到县城是下坡,骑自行车只需10分钟,返回也只用半个小时。他每日往返两地,心无烦闷,怡然自得。
“5·12”地震时,王正财正在茅坝中学附近干活。觉察到地动山摇,他一个骨碌滚到身旁的沟里,一位同村的工友却被山上滚下的巨石当场砸死。道路阻隔、音信断绝,家里老伴是死是活他也不知道。
直到5月17日,王正财才利用为部队带路的机会,翻山越岭回到大水村。
大水村早已被山体滑坡所吞没,不复存在。“村里死了八九十口人,老伴根本找不着,家里的东西全没了。”王正财眼圈通红地告诉记者。
每当别人问起他的家,他总会指着画册上唐家山堰塞湖边山腰的巨大滑坡说:“就在这下面。”
震后,王正财住过九洲体育馆、住过永安,去年10月又搬到任家坪板房区。虽然离北川越来越近,但他仍是孑然一人,再也找不到家的感觉。“晚上经常睡不着觉,老想着家,难受得厉害。”王正财说,接听儿女时不时打来的嘘寒问暖的电话成了他最大的慰藉。
“那场面不用看都能记一辈子”
“总是问我家里怎么样了、死了多少人,时间一长我也很烦,但没办法,生意还是要做。”王正财颇为无奈。
去年11月,王正财开始在北川县城遗址外摆摊,做卖日用杂货的生意。因为附近居住区的受灾群众财物损失严重,日用品稀缺,他的生意挺不错。此后来北川旅游祭奠的人越来越多,他也做起了销售地震光盘的生意,为此他专门花500多元买了一台移动DVD,以便让顾客试碟。
进价3元钱一张的照片,他卖5元,10元的光盘他卖15元,45元卖出的画册进价38元,每天他都能挣五六十元。亲人在地震中去世,自己却靠地震挣钱,身边不少人都质疑王正财的行为。
王正财说,他老了,出去打工没人要,只能做些小生意。其实他心里也很难受,“除了卖给顾客时扫两眼,我平时绝不看这些东西,其他卖主也一样。如果有本地人来看,我们绝不劝他们买。其实本地人买的很少,都是从废墟里爬出来的,那场面不用看都能记一辈子。”
他苦笑着说,当别人真的当面质问起他,他会说现在是过渡时期,为了谋生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