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新策略
而在谈判策略方面,中国谈判团队似乎也已经做足了“功课”。单尚华说,中方做了前所未有的充足准备,“量价互动”就是针对矿商拖延术的一种策略。
所谓“量价互动”,是指中钢协在充分摸底的基础上,把全国主要钢厂今年的铁矿石需求量汇总起来交给宝钢,防止多头对外,并使宝钢可以在谈判中获得一个最为优惠的价格。
单尚华进一步解释:“我们的量越大,价格自然应该更便宜,我们还让对方去竞价,谁的价格便宜就买谁的。”
在此之前,今年的铁矿石谈判已经进行了两轮。“由于对方不满意中方开出的降价条件,均无果而终,谈判甚至几度中止。”余连贵说,中方的筹码是市场有利于买方,而矿石供应商坚持认为中国需求依然存在,尤其是拉动内需政策见效后,筹码开始向矿商倾斜。
僵持之下,按照惯例已经要出结果的铁矿石谈判曲折反复。“双方都没有妥协的愿望。”郑柏平预测,矿石供应商很可能会利用三个月的缓冲期,将谈判结果拖延到5、6月份。
因此,市场人士担心中国或将失去最佳谈判时机。尤其在今年2月份铁矿石进口量出乎意料地同比去年增长22.4%,达4674万吨。
对此,单尚华表示:“尽管谈判还在进行,但我估计谈判结果不会拖延太多时间。2月份属于非正常现象,都是小企业囤积矿石,国内大钢企没有一家进口。”
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向本报记者证实了武钢尚未有进口矿石计划,“去年上半年我们的矿都用完了,从下半年开始都是从现货市场采购的,我们还在铁矿石采购上采取了限价手段,在一定价格范围内才能采购,谁的便宜就买谁的。”
单尚华表示:“我们将始终坚持‘以量换价’原则,拖延也没用,市场摆在那里了,我们也做好了拖延的准备。今年坚决不能重演去年的闹剧。”
此外,为使谈判行动更加统一,中钢协正在积极实行行业公约。按照公约规定,国内钢铁企业不得低于成本价销售钢材产品;坚持按需进口铁矿石,进口铁矿石不得超过自用量。
不放弃首发定价权
虽然信心十足,但如何打破目前的僵局,近日来成了市场人士的普遍担忧。
有观点人士甚至建议,在海外市场比中国市场更糟糕的情况下,中国可以考虑将首发定价权交给国外钢企,然后按照首发定价进口铁矿石。
我的钢铁网咨询总监徐向春认为,“如果今年中国钢厂不能比欧日钢厂谈出更低的价格,拿到首发价格就毫无意义。”他建议,当欧洲或日本钢厂率先与卖方达成一致时,中国钢厂采取跟随策略,这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余连贵也认为,今年国外钢企比中国钢企更适合作为谈判的主要力量,中方争取首发价格未必是件好事情。“如果矿石供应商坚持不把价格降到令钢厂满意的程度,我认为中国放弃首发价格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欧美钢企谈下来的价格会更低。”
事实上,国外钢企的确开出了比中方更低的价格。“国外企业的价格底线更低,甚至有的提出要回落到2005年的价格水平。”郑柏平表示。
但是,上述中钢协负责人表示:“中国市场和外国市场不一样。中国有85%至90%的钢铁依赖矿石冶炼,而国外40%的产量是用废钢冶炼的。基于这种情况,中方和国外钢企谈判的立足点会有差别。在这种情况下,中方只有获得更大主动权,才能更好维护自己的利益。”
单尚华也强调,在铁矿石定价上,中国必须遵守两个原则,一是要考虑国内钢企的成本,二是要保护国内矿山利益。
这也意味着,国内矿山利益是铁矿石降价的“底线”,“降价是必须的,但也不能过分降;钢材价格可以回落到1994年的水平,铁矿石不能!”上述钢协负责人表示。
单尚华呼吁铁矿石谈判应着眼于中国钢铁业的长远利益。“大力发展国内矿业才是长远策略,我们今后必须保证国内矿石供应占总量的50%以上。否则,国内供应缺口越大,我们将来就越被国外矿山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