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中信证券(600030.SH)一则中国人寿(下称国寿)大量减持的公告引起市场轩然大波。随后,中信证券原定17日发布的年报未能如期而至,发布时间延至4月底。
国寿在二级市场上不断减持中信证券股票,一时间险资看空权益类投资以及中信证券业绩堪忧的情绪在市场中蔓延。
知情人士称,国寿并非不看好中信证券,大幅减持主要是了解获利为报表添色。中信证券的年报延后也主要因为是技术原因,中信证券的业绩并不逊于预期,机构对于中信证券的态度依然非常正面。
减持疑窦
中信证券公告称,截至今年3月11日,国寿及国寿集团累计减持中信证券3.31亿股,减持比例超过5%。减持后,两公司仍合计持有中信证券8.17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12%。
这是继雅戈尔2月份减持后,中信证券再一次遭到股东的大规模抛售。国寿及国寿集团分别是中信证券的第二和第三大股东。
由于“大小非”的问题市场甚为敏感,对于超过5%的股东每减持1%都必须进行公告,但国寿所持有股份并非“大小非”,此次突然减持5%的消息引起了对市场的冲击和投资者的疑虑。一时间,险资看空权益类投资、中信证券业绩堪忧的传闻乍起。
国寿所持中信证券的股份主要是其在06年6月以9.29元/股认购的1.5亿股定向增发部分。中信证券在07年实施了10转增10股,这1.5亿股旋即变成了3亿股,这些股份已于当年7月解禁,国寿集团所持其余中信证券股份是在二级市场买入的。
按照有关规定,股东减持5%时需要及时公告,这意味着3月13日之前的几个交易日国寿肯定进行了减持操作。
3月17日是原定中信证券08年年报出炉的日子,不过年报却并未如期公布,更改为4月30日披露,中信证券并未就此进行说明。
突然的减持和莫名其妙的年报推迟,这样的巧合让投资者倍感疑惑:难道中信证券年报有“地雷”?
按照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股东在定期报告发布前有10天“回避期”,禁止其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即便因特殊原因推迟定期报告公告日期的,也是自定期报告原预约公告日前10日起算。不过,并没有对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行为在定期报告公布前的敏感期进行明确的限制。
“国寿作为中信证券的战略投资者,委派了董事进入中信证券董事会,知悉公司定期报告的具体信息,在年报原定披露的前几个交易日突然减持,有点不合情理。”一位券商人士称,作为二股东的国寿在敏感期的减持行为难免让投资者心生疑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