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深入挖掘就会发现,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在新兴经济体,政府监管不力,结果各个品牌只能自己监管其供应商。对耐克公司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为了从低成本中牟利,耐克的产品有98%产自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泰国。
作为买家,耐克所占的优势不尽相同,具体情况视公司与供应商合作时间的长短,以及工厂的营业额对耐克公司的依赖程度而定。在这个方面,制鞋厂和运动服装生产厂之间的差别非常明显。从制鞋厂来看,耐克公司与40家供应商打交道,其中有许多供应商是长期合作伙伴,它们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与耐克的设计师密切合作。就运动服装厂而言,与耐克打交道的供应商签订的更多是短期合同,因此耐克公司的影响力很有限。一旦最后交货日期非常紧迫,而且容不得有丝毫差错时,最严格的行为准则规定也没用。如果在赶制一份紧急订单时发生断电事故,或者出现临时改动,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强迫工人加班加点,甚至是连轴转,一天也不休息(工人们也没有拒绝这些要求的必要手段。耐克公司估计,公司80%的工人是年龄在18岁到24岁之间的女性,她们几乎没有接受过教育,也没有什么技能)。
由于耐克公司不准备放弃外包模式,所以它正努力改变这一局面。公司的目标之一是让供应商放弃技术含量低的组装线,转而使用所谓的精益制造,后者把工人组织成多任务的团队。这就要求更多地开展岗位培训,反过来它又会督促工厂老板改善工作条件,以便留住高技术工人。
琼斯和她的团队也在研究比弗顿做出的决定会产生多大的压力,如最后的设计变动或订单更改,这种压力迫使工厂车间发生加班加点或其他违反劳动法的事件。耐克公司希望通过衡量自己的设计或分包做法对生产计划产生的影响,来帮助这些部门更多地为劳工着想,就像Considered指数督促设计师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那样。“买家有可能错过市场预期,它们推迟产品开发,并且很晚才发出订单,这给供应商施加了很大的压力。”麻省理工学院的洛克说。“如果耐克能够啃下这块硬骨头,就将彻底改变局面。因为你所做的是清理自家门户,并且与供应商合作,而不是强迫它们。”这也是耐克公司实现自身目标的关键步骤:耐克公司计划到2011年在所有合约工厂彻底消灭加班现象。
即便耐克公司努力通过淘汰有问题的供应商来做正确的事——就像它对待生产手工缝制足球的巴基斯坦承包商那样——仍然会产生负面后果,如造成当地工人失业。事实证明,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远比开展一场感觉良好的市场营销活动难得多。但是,由于耐克想方设法成为良好的企业公民,因此它的口号“放手干吧”(Justdoit)仍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