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业界了解到,在过去两个月内,全球最知名的几大鞋业展览会,如德国慕尼黑冬季国际体育用品展、意大利加达国际鞋展、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鞋展等,吸引了数十家泉州鞋企前往参展。此外,不少企业还准备前往将于本月13日—15日举办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鞋展参展,而该展已被业界公推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鞋业展览会。
据悉,匹克、鸿星尔克等品牌参与了此次出击欧美市场的大行动,极少参加欧美展览会的泉州某鞋业巨头也将赴杜塞尔多夫参展。更多的参展企业,是以出口为主的鞋企。
欧美市场起巨变
修鞋摊改连锁店
德国慕尼黑冬季国际体育用品展于2月1日—4日举办。该展会一参展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到那里去看时,发现整个欧洲的鞋业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去年底开始,欧洲当地的鞋业市场开始出现洗牌的现象,尤其是去年的圣诞节前后。首先是零售商出现了状况,当地有不少经营鞋业或者体育用品的零售商倒闭。终端出现的问题,马上传递给当地的批发商,批发商进而再把问题传递给进口商。整条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有不少企业破产,而且有不少是经营时间较长、市场占有比例较大、对当地市场有着很强影响力的企业。目前,欧洲市场的这种势态仍然在继续发展。”该负责人说。
他表示,倒闭的企业必然就会让出他们原有的市场份额,出现了市场的空白区域,接着就会有其他的企业去争食市场蛋糕,因此原本井然有序的市场会重新燃起战火,进入重新分配份额的年代。“欧洲鞋业市场目前正处于市场重新分配的时候,有人退出,有人进入。”他说。
展览会是行业的晴雨表。欧洲市场的这一状况在刚举办完的慕尼黑冬季国际体育用品展以及意大利加达国际鞋展都得以明显体现。
福建汇源国际商务会展有限公司展览二部负责人林若晨告诉记者,在上述两个展会上,欧洲展区的参展企业数量与往届相比可谓“大量缩水”,欧洲企业到会参展的少了很多。“这些展会一般都是按照地区来划分展区的,比如欧洲的企业就在欧洲展区参展,亚洲的企业则在亚洲展区。这次我在这两个展会上都发现,欧洲的参展企业真的少了很多,而往届,他们的展区基本上都是爆满的。因为这些展览会都是整个欧洲乃至全球行业中最重要的几个展览会,他们按理是必须要去参展的。一般情况下,不来这些展会参展的企业应该都已经或者正在退出这个行业、这一市场。”林若晨说,“参展企业不仅有贸易型的企业,还有当地的生产型企业,他们提供的产品一般属于当地鞋业市场中最高端的产品。他们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都牢牢控制了当地的高端市场。”
在欧洲市场发生的这一系列变化,也同样发生在北美市场。“南美的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以及巴拿马、牙买加等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受到的影响就很大了。因此,北美的鞋业市场发生的变化要远远大于南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延伸到当地的鞋业零售。”一参展企业负责人说。
他告诉记者,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北美鞋业市场的消费情况,那就是金融危机后当地修鞋业的复兴。在美国,以往只是在街道旁修补鞋子的修鞋摊,受到目前修鞋风潮的刺激,纷纷改成连锁店,且越开越多。这些修鞋摊的师傅要比以往多了大概50%的生意,而这种状况曾经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出现过。
“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美国人开始过节俭的日子了。伴随当地修鞋业复兴的,则是鞋业零售店的纷纷关门歇业。当地鞋业市场也正在经历着跟欧洲一样的变迁。”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