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的外需市场,并没有因为政府的海量注资而显露出在短期内恢复的迹象。压力之下,“中国制造”已开始被迫挖掘“中国市场”。
“按照我们的统计,2008年年初内贸占比是27%;到去年第三个季度时,内贸占比是36%.显然,去年一年内内贸需求的增速更快。”3月2日,阿里巴巴公司CEO卫哲向证券日报创业周刊记者透露。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之一的阿里巴巴已被看做是中国中小企业经济危机下突围的“风向标”。这一判断正是基于外贸产品“出口通”和内贸产品“诚信通”业务占比所得。3月3日,阿里巴巴对外宣布:即日起一年内,针对所有诚信通会员,在保持原“诚信通”服务内容不变的基础上,免费提移动版诚信通、旺铺2.0、商机参谋等三项针对中小企业内贸需求的网络商业服务,以及一项“网商培训”升级服务。
有电子商务分析师判断,持续的经济危机让中小企业把贸易重心从国际市场转移到国内,而电子商务的技术升级正是在这一大趋势转向的刺激之下完成。
“阿里巴巴不仅是为了保持电子商务技术的领先性,更为重要的是,保持对中国中小企业贸易行为走势判断的前瞻能力。”阿里巴巴集团参谋长曾鸣直言,“诚信通的移动性升级,能够完成阿里巴巴对中国内贸市场的深度覆盖。”
除此之外,此番“移动版诚信通”的技术升级,更被市场看做是阿里巴巴在3G通信格局下,抢占无线B2B市场的强烈信号。
内贸剧增刺激“技术升级”
“为控制投入、压缩成本以及拓展渠道,中小企业不得不主动的选择电子商务来度过寒冬。”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经营电子配件近5年的深圳佳贝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板江小华在向证券日报创业周刊记者叙述其选择阿里巴巴的“外部推力”时这样说。
2月中旬,咨询机构艾瑞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使用电子商务的线上中小企业在去年全球经济危机下的存活率要高出传统线下企业5倍。“外部推力”之外,是阿里巴巴技术升级对中小企业产生的“内部拉力”。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决策层多次强调挖掘内需市场、刺激国内消费来带动经济走出危机。境外咨询机构也预测,中国能够率先走出危机,因为中国庞大内需市场潜力的强烈支撑。
宏观判断已经开始在企业的微观行为上得到印证。2月底,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华海电子器材商行的刘贯锋坦言,“选择诚信通,是因为它可以扩大我的销路,将我的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
“尽管经济‘寒冬’仍在继续,但我们对互联网有信心,对电子商务有信心,更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信心十足。因此,我们首先把最新的移动商务技术融入到为国内35万内贸中小企业服务的新版‘诚信通’。”卫哲直言。
“内贸市场的确需要技术升级。”有经济学者判断,内贸市场的特点,是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程度以及客户的应用水平,远高于网络应用以及电脑技术。这就是使得内贸买卖双方交易接洽具有明显的“随机性”。
“作为电子商务业的领导者,阿里巴巴有责任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率先从内贸市场实现突破。阿里巴巴希望通过这一创新型服务,以及电子商务工具,为中国创造一代新的企业家以及一类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卫哲进一步表示。
上海千喜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惠春坦言自己的经验,以往中小企业虽然知道电子商务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生意机会,但是他们会因为担心操作门槛而不使用。中小企业希望电子商务的门槛,只要会用手机、会发短信就能通过电子商务做生意。
阿里巴巴“圈地”3G
“3G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将帮助用户真正实现移动电子商务。”易观国际电信分析师王留生分析认为,全业务时代3G业务的发展,将以现有的2G业务和互联网应用为基础,向后延伸,呈现出多媒体化和移动互联网化的趋势。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是手机大国,中国有4亿手机用户;中国是商业大国,中国有2000多万家企业;2000多万家企业老板一部或者多部手机。而根据最新一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则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仅接近3亿。
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之下,中国3G网络自2008年年底全面启动。而同样是经济危机,3G技术的商务应用也在加速之中。
阿里巴巴诚信通副总裁吴敏芝给记者分析,在2G时代主要是打电话、发短信,2.5G时代可以上WAP、收发彩信,在3G时代,不光是可以“玩”还可以“用”,不光是可以“获取信息”,还可以“达成交易”——看货、询单、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