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谁能在3G尚未真正普及前“抢跑”成功,必然会吸引大量潜在商业用户。而阿里巴巴“移动诚信通”的即刻推出,正显示出其圈地3G的意图。
证券日报创业周刊记者从技术部门获悉,新版“诚信通”将首次实现网上商机与手机的双网联动:“网上留言短信提醒”可随时随地将买家询价以短信提醒形式发送至手机:“短信效果报告”能把用户网站的上月浏览量、行业浏览量等商业分析报告发送至手机。
吴敏芝告诉证券日报创业周刊记者,其他与3G技术相关更深层次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将跟随国内3G普及速度逐步开展,上述基础性移动电子商务服务都是为了让生意人先养成移动经商的习惯。
“实现移动电子商务不是阿里巴巴追求的目标,通过商业工具上的创新,为中小企业提高工作效率,拓展贸易渠道,更好得为中小企业打开市场、度过经济寒冬才是我们真正希望得到的。”卫哲表示。
记者获悉,目前移动版的诚信通将能在今后实现与3G技术的“无缝衔接”,阿里巴巴圈地3G的同时,移动版的用户也分享了3G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的先机。
外单“变脸”,突显移动性需求
外需市场的收缩,正在得到各方观察者的不同分析。有主流声音认为,金融风暴带来欧美市场消费信心的滑落。而消费市场的收缩,则直接反映出了这些海外市场对中国加工制造的进口需求总金额的降低。外需总量跌跌伏伏变化虽然不是太大,但是单价利润降低明显成为了中国出口加工制造的普遍判断。而情况正在发生局部的微妙变化。数据显示,美国市场第四季度的零售总额下降了2%,这意味着下降的趋势并没有人们预估的那么严重。
“零售市场的下降的2%,为什么能够在进口市场上一再被放大,最终传导到中国出口企业这里,变成了外单下降4、5成呢?”在广东省佛山市经营陶瓷出口的黄先生心存疑惑。
卫哲根据阿里巴巴线上的大量交易数据统计分析认为,“全世界买家的采购行为在过去的六个月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是采购方一年可能订十个集装箱,他一次下单就订了,那么现在他总需求可能从十个集装箱下降到八到九个,但是八到九个集装箱是分成五六个订单下。
有珠三角关注外贸出口的学者概括:“一方面是,外国的采购商没有这么多流动资金。另外一方面是,其担心这些库存在手里如果卖不掉怎么办,所以库存水平在下降。”
事实上,这样就不难解释,原来传统的外单下单旺季就变得相对冷清,而不经意的小额订单就会随机出现的原因所在。而随机出现的订单完全由海外市场短期需求所决定,在中国中小企业这一供给方来看,就呈现出“时间、地域”上不确定性。
诚信通用户山东刘贯锋对证券日报创业周刊记者直言:“为了不丢掉任何的商业机会,走哪都得带着电脑,实在不方便;使用电子商务,不可能24小时都在电脑前办公,所以偶尔也不能及时的回复客户留言。”
“电子商务服务的移动化,是必然的趋势。” 吴敏芝告诉记者。此番诚信通移动版的升级,不仅是为了顺应贸易结构变迁而做得针对性调整,更为重要的是,阿里巴巴有责任帮助国内的中小企业尽快的适应这一市场形势变化,率先培育企业主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