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光与吴荣照构成的高度知识化的“兄弟连”模式,在晋江并不多见。
但是,中国家族企业传承远不是那么简单。为什么吴汉杰能够快乐地交班?关键点就是:第一代领导人在早期就已经有远见地培养接班人的知识文化,并提前将企业战略尝试性给予第二代掌握;而在具体经营上,由第二代自己分出管理职责,从而在交班中顺理成章。
但是,除了权力分配以外,还需要对各继承人的股权做出明确,而各子女之间搞股权平均是否可行?
吴汉杰认为根据子女对企业贡献多少来分配股权,才是真正的平衡,而其他创业家一刀切的股权平均分配不会给企业带来好处。
吴荣照在接受《经理人》采访时,非常坦率的表示:“上市后的鸿星尔克,家族的股权是40%,父亲和大哥各占一半,而我占他们的一半。”
“产权清晰是家族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李秀娟博士观察到,中国家族企业创始人经常在产权问题上不愿意迈出,“实际上,企业创始人要么不愿意放权,要么就是陷入家产分配漩涡。”
“子弟兵”与“空降兵”相结合
仅仅明确第二代之间的行政权、股权还不够,保护、保障好经理人制度成为企业基业常青的关键。
吴汉杰曾经表示:“我考虑最多的就是团队的建设,而琢磨更多的是用‘空降兵’好,还是用‘子弟兵’好?能力突出的人才易得,德才兼备的人才难求,更难留。我明显地感觉到,做生意、办企业,我们靠经验,他们靠知识。企业应该培养一支队伍,把‘空降兵’和‘子弟兵’结合起来,促进永续经营。”
实际上,从2000年成立企业以来,长子吴荣光就已经开始招募职业经理人,而2005年上市后,由于对经理人素质要求提高,鸿星尔克开始引进更高端的职业经理人,力图打造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将品牌发展提速。担任集团副总裁的鲁小虎就是其中的一位。入主鸿星尔克后,他主要分管销售和品牌两大企业核心团队。
鸿星尔克的两位少帅同时选择这位职业经理人,可见胆识过人、战略深远。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上讲,鸿星尔克已脱离了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而向集约化、规范化的国际品牌运营模式转变。
鲁小虎对《经理人》记者谈到对企业的一个重要认识:“鸿星尔克是中国所有家族企业中,做得最不像家族企业的。我选择来这家企业工作,就是因为鸿星尔克公司化程度非常之高,两位吴总不搞一言堂,所有决策由团队决定,而即使是吴汉杰先生,也仅在公司发展战略上给予指导。”
公司针对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十分坚定,鲁小虎表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突破人才瓶颈问题,而解决之道在于人才战略的引进,其核心是一种经营思维的转变,一种理念的转变。鸿星尔克的这种转变是在同行业超前的。两位少帅也十分有魄力、有见地,从公司上市到人才引进;从公司泉厦搬迁到人才机制的建立,都可以看到企业高层的‘力变’和‘思变’。未来的鸿星尔克品牌发展之路,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一个团队,甚至是一代人的苦心经营,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敢的担当,这也是品牌一直倡导的‘TO BE NO.1’精神。”
实际上,多数企业创始人在交班时,聚焦点是家族内部,而忽略经理人制度也是基业常青的保证。吴汉杰看到了这个关键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他的两位继承者,也更重视经理人制度。
两位继承者对于经理人制度建设并不流于表面,从2007年起,公司的高管福利基金计划正式启动。其中高管服务满5年,最高可获得20万元用于买房买车,产权还属于自己。配车配房在晋江并不新鲜,但物产归属权属于经理人自己却很难得。
在鸿星尔克的两代权力交替中,“子承父业”并没什么问题,关键是交替过程,而非结果。世界500强中的家族企业中,同样“子承父业”的安利公司,其参与父辈经营的第二代则和吴氏兄弟一样,至少可以保证企业在他们一代人的手上是安全的、是放心的、是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