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功必须好学不求回报,把心态摆正”
尽管在学校很另类,但丁叮在圈内却做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他先后在《中国服饰报》、《中国纺织报》和《中国时装报》等做客户外联工作,2006年被世模赛导演发掘,开始从事大型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高三下学期他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
记:你觉得自己最吸引合作者的是什么?
丁:我做事的时候很认真、很刻苦,而且我一个人会完成很多人的工作,想得比较周全。比如一个比赛,从报名点的确定,到策划方案、赞助方案如何去写,晚会之前如何宣传、艺人如何宣传、晚会结束后艺人的后续合作等,我都可以完成。
还有就是,最初我从不和人谈报酬问题,反而自己贴了很多钱,交通费、电话费都是自己垫,但因此获得锻炼的机会和积累了人脉。后来是别人主动和我说到这点,才慢慢开始拿报酬。算下来,我参与策划的200多场活动里,只有四成拿了报酬。
记:你认为这是成功创业的条件吗?
丁:对。我觉得一是必须好学、很努力,还有不求报酬;二是要把自己的心态摆得很正,既能做董事长,也能做清洁工,能屈能伸。我到现在也会和同事一起从最基础的做起,总之成功的几率要看个人。
记:现在不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创业难,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丁:目标不清楚,没有清晰定位。很多公司都不请应届毕业生,因为很多人把第一份工当跳板,学到东西就跳槽了,不知道要收获必须先付出,急功近利。
另外,90后很多人给我感觉很迷茫,我和他们聊,包括一些师兄师姐,发现很多人读书就只是为了高考,根本没有人生职业目标,高考填志愿的时候都很盲目,这是很恐怖的事情,很多人大学毕业都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要干什么。
“任何成功的人都会有争议”
19岁的大学生,每天开着车往返于学校与公司之间,不停变换着学生与总经理的双重角色。尽管现在风光,但回首过去,丁叮说长路漫漫、非常辛苦,过程中也受到外界很多质疑,并认为其经历不可复制。
记:从14岁起就一直在成人世界转,几乎没有同龄人的娱乐,不会觉得青春期有缺失吗?
丁:会有。我没有童年,从小就不怎么看动画片,也不打网络游戏,觉得浪费时间,也不实际。也没有时间和家人沟通,到目前为止,他们对我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只知道我在做娱乐传媒业。
记:你觉得自己目前算成功吗?
丁:有些OK,有些不OK。一方面我已经拥有了很多同龄人没有的东西,包括成就感,能做很多他们不能做的事情,在这个圈子有自己的能力。但另一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在成长阶段,还要往上走,这个平台目前还不够大。
记:你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丁:不可能。其实我走过的路是很漫长的,从12岁到现在,非常辛苦,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传统教育体制下很困难。
记:那在你眼中,现行教育体制是什么样的?
丁:很有约束性。我赞同有普遍的一个条例,但是我希望学校的教育可以更个性化、更灵活,因材施教。现行体制压制了不少人的特殊才能,我对此深有体会。有些学生特长突出,但文化课不好,却强行要他走高考这条路。
记:你希望今后自己变成什么样子?
丁:做90后的代表,可以理解为80后的韩寒和郭敬明那种,另外就是创办一些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和自己的品牌。
记:但是韩寒他们引起的社会争议也很大。
丁:任何成功的人都会有争议,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看待这种争议。我觉得90后比80后成熟得更早,因为面对的现实问题更多,所以更现实,更有创意和更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