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新一轮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我国的金融机构能抓住机遇,为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稳定较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金融服务孕育战略机遇
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提前到来。我们既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又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情。
就金融服务而言,新的经济金融形势,要求各类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首先,在经济开放和信息化时代,企业和个人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这就使得金融机构不能再以客户群体是否足够大作为产品创新的前提,而必须接受从单个产品中获得利润,为一个小群体客户甚至是单一客户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其次,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客户对金融产品功能的要求已从单一的实用目标向资产组合的多重目标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客户在选择金融产品时,更注重产品的快捷方便程度及高附加值,客户在选用金融机构提供的某一产品时,不仅要求满足某种功能性需要,并且希望得到与这种满足相关的一切事物和利益。其三,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产品大多与资金融通和信用承诺相关,不同的客户具有不同的行业背景、财务状况、信用品质,对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有不同要求,这就要求金融机构要对他们单独设计、“量体定做”,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稳健经营与创新不矛盾
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莫过于那些声名显赫的大型金融机构的倒下。在探索金融危机的教训时,我们无一例外看到了那些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经营战略的摇摆不定,为追求眼前的超额利润而背离了长期的公司愿景。事实上对于所有金融机构来说,始终面临着稳健经营与创新发展的考验,时时需要做出决策。依笔者之见,稳健经营与创新发展不矛盾。金融业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稳健经营的内涵就在于任何时候都要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这也决定了金融机构必须坚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施稳健经营战略最关键是要处理好长远发展和当期目标的关系。着眼长远是根本,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当前的市场机遇视而不见。而是应通过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当期目标而不断推动长远发展的实现。而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不因应客户体验和市场的需求进行创新,金融业就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最终丧失优势和市场。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了过度创新的巨大破坏力。有人干脆将危机归咎于创新,从而主张放慢甚至停止金融创新。其实,创新固然会有风险,但不要以为不创新、不改革就没有风险。金融业属于服务业,关注客户的体验,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是其存在的前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金融机构只有大力的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提供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才能体现出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