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突发性事件使得伊利原本制定好的战略全部打乱。
伊利原计划今后逐步加大奶粉制品在业务结构中的比重。事实上,这一计划在事发前已初步收取成效。数据显示,上半年奶粉产量增速13.21%,产值增速达到了28.2%,奶粉呈现量价齐升的势头。但目前,奶粉却成了公司致命的伤。
而伊利今年中报显示,上半年伊利增速低于行业均值。期内公司收入同比仅增长23%,不及行业的28.1%。就算没有发生“奶粉事件”,公司的主要风险还有来自奶源紧张、成本压力的增加这两方面。
中金公司预计,伊利下半年的业绩将受到销量大跌打击,亏损可能延至2010年。
渤海证券研究员闫亚磊认为,虽然我国乳制品行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上游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乳业发展的关键,维持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中性”评级。
伊利、光明在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是卷入三聚氰胺风波必将使其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加之医疗赔偿费用的不确定性,短期内对此类企业采取回避态度。
而二级市场投资者信心也覆水难收。三聚氰胺事件让A股乳业板块冰火两重天。独善其身的三元股份连续五个涨停,水深火热的伊利股份却接连跌停。
截至9月24日的5个交易日内,伊利股价自14.40元跌至9.03元,跌幅为37.4%,同期大盘涨幅为6.63%。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在基金集体逃亡的同时,游资接盘,9月22日这天,伊利以32.47%的换手率创下上市以来的新高,成交量高达24.81亿元。记者了解到,当天卖出的主要是基金,而接盘的主要是游资。
目前,伊利股份大股东控股比例只有10.5%,流通股占总股份近90%,也有分析人据此认为,急剧放大的成交量可能与产业资本在二级市场收集筹码有关,果真如此,伊利可能将迎来被并购的命运。
“伊利约80亿元总市值,而且不到10亿元资金就可能获得控股权,这对产业资本来说的确有吸引力”,北京一名私募基金经理对《投资者报》记者说。记者就此采访伊利证券事务部,对方表示公司没有这方面考虑,对成交量放大的事正在了解具体情况。
(投资者报 记者赖智慧)
相关报道:伊利股权争夺战一触即发 7天暴跌砸出天量换手
“买酸奶吗?来买伊利吧,这个没事,这批次的没事。”尽管伊利酸奶的促销员对顾客解释着,但顾客并没有停留,嘴里叨叨着:“算了吧,还是去买三元吧。”这是9月24日傍晚,记者在沃尔玛北京市知春路店乳制品专柜走访时发现的一幕。
9月16日晚,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检出三聚氰胺的22家乳制品企业名单中,伊利这家人们一直信赖的品牌赫然在列,此消息一出,投资者极度恐慌,伊利股份出现连续跌停。
财富缩水
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收盘,伊利股份创一年新低,当日收盘价9.03元,一年涨跌幅达-68.32%,7个交易日跌停,高管财富急剧缩水,仅伊利股份总裁潘刚拥有的股票财富就缩水近2000万元,这家受尊敬的企业受到资本市场的疯狂抛售,而一批新的资金却悄悄入场。
“伊利会因此而倒掉吗?”一位私募机构的人士在和记者谈到三聚氰胺门对投资的影响时这样告诉记者,“黑天鹅的意外事件是灾难,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大胆在伊利股价崩溃时买入,如果股价足够便宜,不排除白衣骑士来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