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 壁
“我们不是挑三拣四的人,哪怕是断了两个指头,手脚折了的,也成。”
即便得知88名孤儿“绝大多数有残疾”。张澜还是决定和老伴赴川一趟,他们1981年生的女儿,7年前死于一场事故,此后,两人从没让自己闲下来,承包钻井队,租赁工厂,养藏獒,“人越来越忙,头发也越来越白,只是心里一直空荡荡的。”张澜说。
这是他们难得的机会。毕竟,收养一个八九岁的孤儿,只有在巨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才有较大的可行性,张澜执拗地相信,“绝大多数又不是全部,哪怕只有三四个健康孩子,也是个盼头。”
9月5日,赶到四川省民政厅时,夫妇俩发现,至少在现场,他们已没了一个“竞争对手”。
工作人员告诉两位,他们无法提供孤儿详细资料,截至目前共有8万人次向他们提出收养意愿,但至今没成功一对,“如果我们把孤儿的信息公布出去,让8万人挑三拣四,拣完又不要,谁受得了?”
年迈的夫妇连声辩解,“我们不是挑三拣四的人,哪怕是断了两个指头,手脚折了的,也成。”但善心的底线也是明显的,“如果伤残太重,对我们是拖累,如果哪天我们反悔了,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好。”
他俩当即决定驱车直奔重灾区民政局,挨个去找孩子,“既然都花五六千块飞过来了,还在乎这点钱和时间么?”老伴田刚说。
绵阳市民政局、平武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像布谷鸟一样答复夫妇俩,没有,没有,没有。
绵竹市倒有6名孤儿愿意送养,且都是健全的,但其中3名已经和三个家庭磨合得差不多;剩下3名孤儿的亲属已经反悔,“一是舍不得,二是除了政府的补贴,绵竹孤儿还得到社会各界大量的助养金,平均每人一年八九千元。”“像我,每个月也就六百多块钱。”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李柏汕笑着说。
张澜坚持在各民政局留下联系方式,听说“即使有消息,也不是这一两天的事”,她又写上家庭电话,并认真嘱咐工作人员,“白天打固话都能找到我,不行就打我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