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 外
“把一个孩子培养好,都要花好大功夫,又不是养20条小金鱼。”
张澜夫妇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8月25日,星期一,四川省民政系统接受孤儿登记认养首日。
9点刚过,从四川省民政厅到地方民政局,每间办公室的每部电话,都像除夕夜零时的鞭炮般响个没完,为了不误工作,一些人干脆把话筒搁在桌上。
北川、绵竹等重灾区的民政局门口甚至排起了长龙,这阵势把上班的工作人员吓了一跳,“还以为拐进菜市场了”。
数十位比张澜夫妇更未雨绸缪的人们,已经第一时间自全国各地而来,聚集在省厅收养登记处门口,“孩子在哪?”一名双臂文身的长沙籍男子情绪最激动,“我们已经打的到绵阳、德阳、都江堰找,民政局都说没有!”
等待说法的间隙,大家摆起“龙门阵”,才发现彼此“同病相怜”——他们大多都三四十岁,家境富裕,无生育能力,渴望有个孩子,年龄最好在三四岁,脑瓜聪明、样子乖。
一位陪女儿从天津飞来的老妇人显得忧心忡忡,“按收养条件,咱闺女女婿经济条件、抚慰能力啥的都不错,就看有没缘分了。”长沙籍男子则挥舞着他那条引人注目的胳膊,“我家房子、店铺、车子都有,孤儿到我家,还不是掉进福窝了!”
千里之外的哈尔滨,张澜与老伴直到9月1日才看到社会认养的新闻,他们立即赶往黑龙江省民政厅。地震发生后,他们曾去咨询过,被告知“孤儿可能会达千名,在救灾工作告一段落后,可能会分配到全国各地接受收养”。老两口和当时数以万计热情的人们一样,立即通过民政或组织,登记了收养意愿。
他们清楚“竞争激烈”。听说有个女明星一口气说要收养20个孤儿,田刚撇撇嘴,“把一个孩子培养好,都要花好大功夫,又不是养20条小金鱼。”张澜点点头,“我们只要一个,八九岁大,太小像带孙孙,太大不容易培养感情。最好是个女孩,跟妈妈贴心。”
黑龙江省民政厅已经无能为力,“接受认养的孤儿太少,不分给外地了,赶紧准备材料,自己上四川找去!”张澜一听急了。
其实早到四川也没太大作用。守在四川省民政厅门口的人们,没一个人清楚孤儿分布在哪些地方。8月25日下午,他们终于等来了主管官员,也等到了一个意外的细节:“绝大多数孤儿的亲属都不愿送养,且这88名孤儿基本都有残疾或先天性疾病,伤残最轻的也断了一条胳膊”。
大家脸上充满期待的容光开始褪去,来自天津的老妇人叹了口气,“让我捐钱没问题,可养一个残疾孩子,那可是一辈子的事啊。”一个年轻的成都女孩说,“残疾孩子也需要爱心啊,是我会考虑。不过,”她望了望大家,“这次我只是来帮广东的朋友咨询的。”“怎么可能考虑?!”长沙籍男子火了,“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人群不欢而散。天津母女当天就订了回程机票。怒气未消的长沙籍男子则联系上当地媒体,诉说不公,“老子这次亏大了,花了将近一万块,那么奔波,不就想让家里留个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