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超市相关负责人说,货是从离此不到200米的一家批发店拿的。在该批发店老板的电话本上,记者和工商人员发现了几个倒流货进货商的电话号码,上面的品牌有蒙牛、银鹭、娃哈哈、惠尔康等,进货地点有田安路、浮桥、湖心街及南安等处。而由于相关人员不愿进一步透露倒流货的源头,追查无法继续。
【伊利代理商】
每年几万件倒流货
伊利泉州市区总代理为泉州市丰泽闽丰贸易有限公司。该公司许清场副总经理说,每年流入泉州的倒流货有几万件,经营“倒流货”的商家主要集中在安海和洪濑。
为何会出现倒流货?许称,每个地区都有一定的销售任务,并且各地售价和促销力度不同,如果从低价地区购进,就会获得高于本地货源的利润。有时候一件产品利润差价大概为五角到一元,数量越多,利润空间越大,业务员和批发商都可从中谋利。在快速流通产品中,“倒流”现象其实很普遍,如啤酒、方便面、牛奶和可乐等都无法完全避免倒流现象。
伊利称也是受害者
虽然明着叫禁止,可是市场暗箱操作,倒流货不断,让伊利方面也束手无策。许副总经理称,在伊利牛奶的外包装上只标有内蒙古公司的地址,伊利在全国有20多家加工厂,作为生产批号的代号只有内部专业人士才能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