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2007年,借助奥运会这个大平台,刚刚成立不到三年的广东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在广东快速的发展,其第一期设计年产10万吨的规模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007年下半年,进行二期扩建,追加资本1亿元人民币,使总注册资本达到3亿元人民币。2008年4月初二期扩建全部投入使用,公司产能达到每年25万吨,广东成为燕京啤酒一个很重要的京外市场。
2008年,广东燕京啤酒公司在广东设立了600家奥运门票授权兑奖专场,开展“畅饮经典鲜啤,赢取奥运门票”活动,凡消费一定数量的燕京啤酒的消费者均可参加奥运门票抽奖活动,每个专场每周都会抽出一张奥运门票,计划为广东消费者送出6000张奥运门票。在奥运100天倒计时之际,燕京啤酒又与广东电视台在广州文化广场联合举办了“南粤歌王 高歌迎奥运”大型文艺活动,并针对现场观众设置了“畅言奥运祝福 赢取奥运门票”环节,现场抽奖中出奥运门票。在活动过程中,燕京把品牌形象和企业理念渗透到消费者当中,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逐步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
另据悉,为适应“新北京、新奥运、新燕京”的形象要求,广东燕京啤酒特别研制生产了奥运经典系列产品,采用第一道麦汁酿造,运用零氧化工艺,完整保持新鲜麦芽最原始的清新醇香,口感纯正,一经上市,即博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赞誉。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奥运效应给中国的啤酒行业带来的影响也将逐渐明晰,燕京啤酒势必将借奥运东风推动燕京品牌实现国际化提升。
相关报道
非赞助商也打奥运牌
奥运会赞助商自然很有营销优势,但是代价也很高昂。有的企业虽不是奥运赞助商,但是用近似主题,大量地投放广告,甚至被一部分消费者误认为是奥运会赞助商。
即使是赞助商,对奥运标志的使用也不是任意的。作为奥运会合作伙伴,可口可乐只有其碳酸饮料可以在外包装使用奥运标志,其他产品如茶饮料等,则不能使用。
“非赞助商被严格禁止以奥运为主题进行市场推广,但是企业绝不会放过奥运这一契机。利用运动、健康等主题,没当上赞助商的企业挖空心思营造出一种氛围,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业内人士这样认为。
“那些没有得到赞助商头衔的企业,在奥运宣传上也是不遗余力的。”一位证券分析师这样对记者说,“蒙牛在宣传中运用了大量的运动元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的企业虽然没能成为奥运会合作伙伴或赞助商,但成为了一些项目的国家队赞助商,同样分享到了一部分奥运会带来的关注。雀巢公关部门负责人何小姐则表示,今年的“雀巢奇趣杯”冰淇淋在包装内赠送了12款哆啦A梦运动人物,包括有乒乓球、足球、篮球等大众流行体育项目。“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奥运热情。”
http://czwy.ppzw.com/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