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品业将直接受益
燕京啤酒、伊利股份等有望名利双收
走在夜色浓谧的北京,大红的可口可乐广告随处可见。作为国际奥委会几十年的赞助商,奥运营销给可口可乐带来了真实的销量和用户的喜爱,“每一次奥运会后销量都有明显增长。以1998年日本长野冬季奥运会为例,可口可乐的全年增长甚至比预计的高出3%,这很明显是奥运会带来的帮助。”鲁大卫告诉记者。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北京奥运会上,最易跑出的黑马应该在饮品行业。啤酒类的燕京啤酒、青岛啤酒和牛奶业的伊利股份。”益普索相关负责人认为。
2005年8月10日和11日,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相继与北京奥组委签订北京奥运赞助协议,双双成为北京奥运国内啤酒赞助商,加上已与国际奥委会签约的百威啤酒,北京奥运拥有了三家啤酒赞助商。
随后,与“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主张相呼应,青啤将2006年定位为“点燃激情”年,2007年为“传递激情”年,2008年为“释放激情”年。而在“激情点燃”之后,青啤就制定了翔实的体育营销计划,诸如“青岛啤酒,我是冠军”一类的推广活动不断上演。
与青啤相比,燕京啤酒显然占据了奥运营销的天时地利,其在北京市场拥有85%的市场份额。通过赞助奥运成就世界名牌,这是燕京啤酒的预期。
中国移动:奥运通信资源的垄断者
根据中国政府的承诺,将第三代移动通信(3G)等系列新设施、新服务提供给2008年奥运会。
中国移动是北京奥运会唯一移动通信服务合作伙伴,拥有垄断性的资源和技术优势。目前,中国移动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基本完成TD-SCDMA网络建设,覆盖了绝大多数奥运主、协办城市。
“虽然中国网通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但作为传统的固网运营商,加之电信重组正在进行,“其收益将远远小于中国移动。”益普索项目负责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