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期我们介绍了支付结算、经理国库、反洗钱、征信等央行职责,除此之外,中国人民银行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制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持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这项工作具体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代管的国家外汇管理局承担。本期,我们将向您介绍和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外汇管理知识。
央行肩负外汇管理重责。图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办公楼外景。资料图片
关心国家大事的您,总是可以从电视上或在报刊上看到“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常项目盈余”、“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等说法。您了解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国际收支这几个词语的含义吗?
国际收支
关键词1
国际收支就是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国际收支统计是对国际收支进行的综合记录,是国家对本国国际收支状况做出正确评价和判断的基础,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国际收支数据统计,并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分析研究外汇收支和国际收支状况,提出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建议。
经常项目
关键词2
经常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经常发生的交易项目,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等,通俗地说,经常项目主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所谓经常项目可兑换是指我国的企业和居民可在从事这些交易项目时将人民币自由兑换成所需的货币。在我国,外汇局对这类交易项目进行真实性审核,以防止无交易背景的逃骗汇及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
资本项目
关键词3
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因资本输出和输入而产生的资产与负债的增减项目资本,包括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含对外发债、对外担保)、证券投资等项目。按照“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留有余地”的改革原则,我国正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关键词4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外汇资源短缺,中国一直实行比较严格的外汇管制。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以来,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沿着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培育市场机制的方向,有序地由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转变。
建国以来,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大体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转轨时期和1994年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三个阶段。
目前,根据内外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要求,外汇管理正在实现着以下转变。一是改变“宽进严出”的管理模式,实行资金流入流出均衡管理,逐步使资金双向流动的条件和环境趋于一致;二是调整“内紧外松”的管理格局,逐步减少对内资、外资的区别待遇,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转变“重公轻私”的管理观念,规范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外汇收支;四是减少行政管制,外汇管理逐步从直接管理转向主要监管金融机构的间接管理,从主要进行事前审批转向主要依靠事后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