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1999年掀起“政府上网工程”后,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尚未真正地实现政务信息化,因此,不能及时、方便地了解、指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在缺乏榜样作用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得到信息化生存的空间。加之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观不可一蹴而就,适合电子商务生存发展的环境就难以形成。这也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更谈不上发挥区域经济的整体优势。
不过,随着电子政务近年来的日渐深化,这种局面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电子商务方面逐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区域电子商务平台,逐渐有意识地发挥政府扶持企业的长效作用,随时掌控下辖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情况,力求实现电子政务的有效落地。目前,东部沿海的福建省外经贸厅、江苏常熟市的生产力促进中心;西部的四川省商务厅、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建立各地区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将本地区下辖的所有企业搬上地区的电子商务平台上来,不但有利于中小企业更好的从事电子商务活动,更重要的是在发挥这些区域政府政务功能的同时,区域经济的整体优势也得到更好的体现。
纵深发展是方向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正在从已往“大而全”的模式向细分的行业商务门户转变,这也正是电子商务从第一代向第三代发展的大方向。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一代专注于内容,第二代专注于综合性,而第三代的行业电子商务将传统企业和商务平台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深度介入各个行业,使传统企业电子商务真正进入实用阶段。
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信息化服务商以及IT设备供应商的通力合作,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已日趋完善;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支撑环境的逐步规范和完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更深化,实施电子商务的紧迫性和自觉性都大大提高。其中,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与物流体系日趋完善,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也将得到有力提升。这些条件的逐步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深度。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创新与集成度的提高,企业电子商务将向纵深挺进,新一代的电子商务将取代简单地依托“网站+电子邮件”的单一方式,互动、实时成为企业信息交流的共同特点。电子商务平台将成为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中枢神经。
据互联网调查显示,国内3000多家大型企业,都在尝试使用网络营销,或为平衡内外贸比例,或希望通过网络加快企业国际化的步伐,或仅希望借助互联网起到宣传企业和产品的作用。尽管这些大型企业试水电子商务的初衷不同,但最终结果均令人较为满意。数字显示,上网企业年均销售额的近22%来自电子商务,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将电子商务投入纳入常规预算,步入了主动型电子商务应用期。
全流程电子贸易服务有多远真正的电子商务不是“网上劳务市场”这么简单,而应该是利用网络进行全程的贸易活动,即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物流完整地实现。因此,真正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必然要涉及安全认证、电子支付、信用管理等众多的功能型全流程电子商贸服务。
然而,目前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存在着只注重贸易中的特定服务、不关注交易前的业务协同和交易后的物流、支付等功能性环节的问题,加之专业程度低,难以实现涵盖在线交易、电子支付、贸易金融、跨境货物跟踪、供应链管理、单证传输、政府业务的全流程电子贸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