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做“第一” 可尝试无形公益投入
目标、愿景与价值观,是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简而言之,目标是方向,愿景是动力,价值观是行为准则。企业对外经营过程中,不仅需要创造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也应向外传播企业文化,输出价值观;前者,可称之为企业创造的物质财富,后者,则可称之为企业创造的精神财富。
对外传播企业文化,其实质就是对外传播企业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是构成企业价值观的内核,也是企业文化向外辐射的载体。
自四川汶川大地震以来,很多企业在参与抗震救灾的同时,开始意识到如何借助社会事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传播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汶川大地震,对中国本土企业来说,是一份社会责任的测试题,也是一份企业文化的测试题,如何应答,不亚于一次奥运考题。
伊利蒙牛强调“第一”
灾难发生后,央视及各大卫视相继推出抗震救灾直播节目。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节目播出的间隙,伊利在第一时间(至少在奶制品行业是第一家)投播一则《早一秒,就多一份希望》的公益广告。短短15秒,传递的信息却是令人动容:
2008年5月12日
四川汶川大地震
早一秒,就多一个人获救
多一秒,就多一份希望
伊利第一时间将灾区所需牛奶、奶粉送达
行动就是希望
广告片不仅与“一线希望,百倍努力”的主旋律相呼应,也与伊利“早送一包牛奶,多添一份希望”为题的“抗震救灾动员令”相呼应,堪称成功案例。
当然,同为行业领导者,蒙牛在抗震救灾中的形象传播中也有亮点。在蒙牛提供给新闻单位的宣传稿中,无一例外,始终强调“成立仅九年的蒙牛,在面对国家民族的大事面前,始终都是第一个站出来的”:
2003年非典时期,蒙牛第一时间向奋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捐赠牛奶;2006年,为响应温总理的牛奶强国之梦,蒙牛第一个倡议发起“中国牛奶爱心行动”,向全国500所贫困小学免费送奶一年,并且持续到现在,送奶小学也已增加至1000所;2007年底,南方各省遭遇50年不遇的大雪灾,蒙牛联合“老牛基金会”在除夕之前第一个为灾区群众捐资1000万;这一次,当四川受灾消息传出的第一时间,蒙牛又火速调运200万包(价值520万元)的牛奶,千里之外指挥其成都分公司迅速将牛奶送往灾区一线,为受灾群众带去慰问和支持。
将企业历年来投入公益的重要活动透过媒体宣传,一再强调,是蒙牛独特的企业文化传播手段。反复再反复,提醒再提醒,传播再传播,“第一个”的企业形象跃然纸上,“第一个”的企业文化个性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