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服装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要遵循的原则
服装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应遵循的指导原则包括:
首先,要确立“商务为本”思想。以商务为主,以技术为辅,将电子商务技术作为实现业务目标的手段。网络服务商和提供电子商务技术支持的IT厂商在努力推广电子商务技术的同时,企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商务选择和利益判断,避免过度技术化的倾向,避免追求表面的商务“电子化”而忽略了商务活动本身的需求;要认真研究企业的商务需求,以此确立其技术方案和服务方式。现在,一些三维实体造型、配色和展示技术被炒作得很火爆,但从用户带宽和该技术的成熟度等方面考虑,一定要慎重采用。
其次,加速服装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服装生产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和功能的充分实现,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服装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础落后的现状,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我国服装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应当从人员(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技术建设、管理配套等多个方面加速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进程。服装企业不仅要有行业技术人员,而且要有一定量的电子商务人员、网络人员。以便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跟上时代步伐。
第三,服装行业中的大企业具有对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等中小企业的巨大吸引力。国内不少名牌大企业拥有上百家原材料、小配件供应商、产品经销商,彼此之间以大企业为核心构成了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因此,以大企业为核心,按照供应链关系建立企业电子商务体系,并带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是中国服装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服装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中国服装业有四大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水平低指的就是我们的服装设计水平低,这也是我国服装业只能替别人加工高档名牌服装、自己的产品难以成名的原因。
中国服装企业结构链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由于设计手段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品开发周期长,就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
众所周知服装是一种追求时尚的商品,库存积压只能带来产品贬值,影响企业利润,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这也是我国服装产品国际市场上的附加值低,品牌优势不明显之根本所在。国内许多大规模的服装企业,实际上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其生产能力相对较强,设计能力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属于“橄榄型”企业结构。这类企业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但由于市场营销能力比较薄弱,难以承受较大的市场波动。同时,由于设计能力不足,也限制了这类企业的市场发展战略。
服装企业的现状是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造成的,产品往往是先制造出来再强加给消费者,消费者没有挑选的余地。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需求,“顾客就是上帝”,服装企业的经营理念也逐渐转变为“以市场为中心”,开始意识到生产畅销对路的产品了。但市场是一个模糊的范畴,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地域的区别,市场截然不同,如何把握市场的脉搏抓住商机,是几代商海弄潮儿研而不透的永恒话题。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社会发展带入了光电快速的轨道,如何实施“需求带动制造系统”的先进理念?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这是社会发展积淀下来的真理。服装企业要做到用快速的反应、准确的理解来赢得先机,就必须进行服装信息的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