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新观察

双星内讧收场背后:改革合法性仍存五大疑团


[  法制日报    更新时间:2008/4/28  ]    ★★★


  面对媒体质疑名人实业的产权问题,双星集团答复,名人实业不是哪一个人的,而是以汪海总裁为代表的30多年为双星品牌做出贡献的广大骨干的,是青岛市委、市政府根据汪海总裁对青岛市的特殊贡献所进行的特殊奖励。虽然汪海本人在名人公司中占21.88%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但汪海还是坚称,名人实业是双星集团的下属子公司。这是因为双星集团及工会分别有16.5%的股份。“我使双星集团的资产从800万发展到50个亿。这算什么,就是把名人实业全给我也不为过。”在双星集团天津经销商会议上,汪海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

  购买双星产品的消费者大都发现,两个星星的双星商标在双星产品上已经很不起眼,倒是一个像大鸟一样大写的“W”标志在双星产品上很醒目,双星换标的内幕是什么?

  事实上,该“W”商标已在去年3月26日从双星集团转给名人实业。汪海4月11日也曾承认,名人实业是以230万元的价格从双星集团手中购得的。而“这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给‘汪海总裁为代表的30多年来为双星品牌做出贡献的广大骨干’的特殊政策。”双星集团给出这样的解释。同时,名人实业还获准了使用双星商标的权利,国资委批准千分之九的使用费率。在双星集团3月17日下发的文件中称:某些人所说的“你能用‘双星’,我也能用;你拿千分之九的费用,我可以拿千分之十五”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双星改革五大疑团

  质疑一:汪海凭借什么以小博大

  汪海高调收购一家与自己无资产关联的公司51%的绝对控股股权,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韩俊芝曾经提出疑问,“名人实业资产只有3000万,仅西南双星的资产就超过3亿,全国还有很多公司,51%(控股)可行吗?”

  消息人士称,2004年西南双星(当时的成都双星)在改制时,该公司所有的股东曾经有一个书面承诺,将给汪海个人大约26%的“干股”。“股东们是签了字的”。

  4月11日,汪海在其“双星改革说明会”上曾被记者问及这一问题,他承认有这一事宜,但他表示,他这些股份不接受分红。。

  至于名人实业控股渠道网络的钱从何而来,双星集团方面没有给出明确回答。

  质疑二:汪海为何如此厚待刘树利

  西南双星的前身为“双星成都经营部”,创立初期,它同许多双星分公司一样,因体制之限,举步维艰。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其年销售额仍然不足300万元。

  1998年,在汪海的主导下,一场以“私人买断、国有资本退出”为特征的双星各地方分公司的改制拉开大幕,双星西南各公司也改制成刘树利等个人股东共同拥有的私营企业———成都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此后,西南双星超常崛起,到2007年底,其总资产接近3亿元,净资产1.5亿元,年销售额达到7.5亿元,在整个西南地区拥有双星专卖店近2000家(包括直营店和加盟店),而双星在全国的专卖店总计也才4000家左右。

  西南双星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代理商身份,其鞋类和服装的产能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甚至远超双星集团本部,且控制了“双星”品牌的大部分渠道。西南双星在客观上与双星集团形成“双星”品牌共享。“西南双星现控制双星集团70%的鞋类、服装销售渠道。”准确的说法是,西南双星目前的销售量相当于双星品牌总销售量的50%至70%。

  西南双星在改制后之所以发展迅猛,其最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不要资金的发展”,一是以极低成本获得了多年的“双星”品牌使用权。这在客观上构成了利益输送。

  “不要资金的发展”的意思是,双星集团在西南双星改制时,对其存货一律打折计价,客观上为西南双星提供了一笔不菲的资金。

  另一个问题是,目前尚无公开资料显示西南双星在使用“双星”品牌时所支付的特许费用究竟是多少,是否有支付,这些特许费用是否经过独立的第三方评估。

  汪海为何会对刘树利夫妇如此照顾?西南双星可以代理、生产双星产品,在没有投资关联的情况下,为何西南双星的代理政策与全国其他代理商的政策不一致?

  有消息人士对本报称,刘树利在双星集团内曾被定为汪海的接班人,或者说是作为重点接班人培养,刘树利曾一度被上调到双星集团担任副总裁,他们之间是否还有其他的关联或者协议?

  质疑三:青岛对汪海的照顾有什么政策、法规依据?

  双星方面一直宣称名人实业股份是对汪海功劳的奖赏,但这种奖赏有什么政策、法规依据?青岛市政府是否对青岛市其他国有企业老总有相关奖励政策、措施?这些不成文的奖励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吗?

  质疑四:双星集团当时为什么剥离鞋业?

  工商资料显示,名人实业成立于2002年9月16日,注册资本3153万元,其中汪海是第一大股东,占股21.88%,任董事长,包含汪海在内的5名高管合计持有46.78%的股份,其他10名自然人持股为20.22%,集团工会持股16.5%,双星集团持股16.5%。

  今年1月2日,双星集团下属上市公司青岛双星(8.48,-0.24,-2.75%,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双星)发布公告表示,根据青岛市国资委文件,其制鞋业务资产已完成“招、拍、挂”程序,作价1.28亿转让给了名人实业。

  去年4月,青岛双星发布公告表示,因为“制鞋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下滑;规避潜在的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有利于集中精力做大做强轮胎业务”而作出转让制鞋资产的决定。但青岛双星2007年年报数据显示,制鞋业务的毛利率为15.68%,而轮胎的毛利率只有9.75%。

  为何两次公告自相矛盾?在消费者心目中,双星是运动鞋类、服装类的代名词,双星专做轮胎、机械后,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外环境中,究竟有多少胜算?

  质疑五:“双星”变“大鸟”是国资流失还是品牌创新?

  记者在国家商标网站上可以查到,“W”商标共注册了48个,涉及服装鞋帽等多个类别。但该商标在2003年3月31日完成了第一次转让,2007年3月26日完成了第二次转让。可以肯定的是,第一次转让是转让给双星集团,第二次转让是从双星集团又转回名人实业。

  汪海称原来的“双星”标志适合低端产品,名人实业商标适合中高端产品。据双星集团的一位高管透露,双星集团这几年先后拿出了3000多万元来打造“W”商标的社会知名度。

  很多人担心,双星集团花了这么多资金宣传“大鸟”,却原来是宣传汪海。并且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大鸟”成了双星的替代商标,名人实业只花费了230万元购买“大鸟”商标,这是不是国有资产贬值贱卖?

http://eb.ppzw.com/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洋轮胎本土品牌缘何低调失语?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EBAY名牌七成假冒商品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