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一:汪海凭借什么以小博大
质疑二:汪海为何如此厚待刘树利
质疑三:青岛对汪海的照顾有什么政策、法规依据?
质疑四:双星集团当时为什么剥离鞋业?
质疑五:“双星”变“大鸟”是国资流失还是品牌创新?
从国内第一个邀请新闻记者召开新闻发布会,从在美国当众脱鞋宣传国货,从拿到国内鞋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从在亚洲博鳌论坛上与龙永图公开论战,从把全国所有的国有专卖店全部卖给个人,从连续十年蝉联国内运动鞋销售冠军……汪海和他领导下的双星集团,踏着改革巨浪,出尽了风头。
然而,被鲜花和荣誉掩盖下的汪海和双星,在波诡云谲的市场中开始出现磕磕碰碰。在上市公司青岛双星(8.48,-0.24,-2.75%,吧)鞋业剥离给民营企业青岛双星名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名人实业)后,舆论呼声日紧,特别是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等敏感问题,更是遭到了媒体和部分员工的口诛笔伐。
而十几天前双星“西南王”刘树利的愤然,更把双星集团内部矛盾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双星改革的真正内幕开始露出冰山一角,这场改革的合法性也遭到了外界的质疑。
“西南双星与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他做他的‘特星’,我们做我们的‘双星’,80%的专卖店已经被我们收复。”4月25日,双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星集团)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在4月18日,为应对汪海断货、断商标的制裁,“西南双星”、“济南双星”正式推出“特星”品牌。紧接着,4月23日,在名人实业召开大成都片区经销商会之后的第二天,西南双星也召开全川经销商大会,并以特星名义与省足协签约全面包装四川省青少年足球队。
传奇华商程万琦(曾任世界华人协会会长、国际篮联主席)在成都布局的财富资产控股集团,也与特星达成意向,投资1亿元参股用于特星在国内新兴市场的扩展:计划3年内新开1000家店,誓言将销售额在5年内做到100亿元。
此举意味着原为双星最大代理商的这两家企业最终与汪海主导的名人实业分道扬镳。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原来的左膀右臂———原西南双星负责人刘树利,原济南双星负责人韩俊芝,分别成为“特星”的董事局主席和CEO。
“西南王”引燃导火线
这场纷争,还得从汪海任总裁的双星集团,汪海任大股东、具有国有股份的名人实业,以及刘树利夫妇控制的“西南双星”三者的关系说起。
据悉,刘氏夫妇是与汪海在双星一起创业的元老级人物,刘树利现为西南双星董事局主席,其夫人韩俊芝任首席执行官,同时还兼任济南双星董事长。刘树利夫妇以双星集团成都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平台,控股了重庆双星工贸有限公司、昆明双星经贸有限公司和贵阳双星经贸有限公司,加上成都双星管辖的四川区域,上述四家在双星集团内部统称为西南双星。
去年4月,双星集团成立了一个“市场整顿理顺发展小组”,并提出由名人实业代表双星集团控股市场51%的改革方案。具体内容为,由名人实业与市场代理进行重组,市场代理在名人实业参股,干得好的市场代理可以在名人实业高层任职。
今年2月23日,双星集团以“青双星发字(2008)8号”文的形式,正式发出对西南双星解除授权的通知。表示双星集团已将鞋和服装产品的生产经营权授予名人实业,要求西南双星配合市场交接。两天后,名人实业书面通知西南双星,称“公司决定,只将双星产品的地区经营权授予我方控股(持股超过51%)的公司。”以此逼西南双星就范。
因为解除授权通知是由双星集团发出,西南双星继续经营双星产品的合法性已经受到挑战。事关自己苦心经营的西南双星的生存问题,刘树利回手反击。2月28日,西南双星以旗下六家公司的名义,上书青岛市委以及市国资委,希望政府出面平息争端。六家公司称从未侵犯双星集团的商标利益,并且,双星集团与西南双星签订的有关授权合同中,最短授权期限到2008年7月,最长授权到2009年4月,名人实业及双星集团不能随意解除授权。
3月20日,青岛市国资委印发《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商标管理的通知》。“这个通知中,最重要的是第九条,有关造成商标价值损失,国有企业负责人要被追究责任的条款。”济南双星副总经理施运文介绍说。
期间,双星集团还是以文件形式对西南双星停止了供货。同时,双星集团也做好了另起炉灶的计划并付诸实施。
“父子恩怨”掀开双星改革矛盾
4月11日,在青岛举行的双星市场改革真相新闻发布会上,汪海本想对媒体讲述与“干儿子”的恩怨情仇,却掀起了近几年议论纷纷的“汪海国资私有化”的舆论浪潮。
针对媒体关注的汪海和刘树利之间的纠葛,发布会上,汪海称,如果不是当时他冒着“国有资产流失、坐牢、受处分”的风险给予这两家公司使用双星商标的政策,就不会有包括成都公司、济南公司经理在内的一大批人成为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
2004年,双星集团对成都公司进行卖断改革,“为了支持西南发展”,汪海给了成都公司“免收四年经营权费、免收四年品牌使用费”的优惠政策。
“他(刘树利)是白捡啊。一般分销商拿货后是加8-10个百分点,他拿去后是加价13-15%出货,一年大致要白捡8000万到一个亿。”汪海认为,在市场一线代理商卖断制改革中,个人获得利益最大的就是西南公司的负责人刘树利和济南公司负责人韩俊芝。他说,按照成都公司自己所称的西南市场每年销售额3亿元计算,成都公司一年的毛利润就在4800万元到5400万元之间。而这是在“双星集团直接铺货、地区代理商可以不投钱”的情况下取得的。汪海称之为“空手捞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