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可以这样处置国有资产,是不是表明汪海一直就是对国有资产不负责任。等于指控青岛市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监管完全失控。”济南双星经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运文给理财一周记者的邮件里如此表示。
值得玩味的是,在西南公司改制的时候,刘树立曾经提出送给汪海26%的干股(即不必实际出资就能占有公司一定比例股份份额的股份)。韩俊芝4月11日晚告诉理财一周:“当时各股东都同意签字了,但是他不要。”
“我不参股,我也不要。”汪海4月11日说。
殊死斗争
山东媒体披露,从2000年起,以“汪海”、“WANG-HAI”、“W”变形体注册的商标开始陆续向国家工商局提出申请,这些系列商标共涉及鞋、服装、体育用品、小商品等多个门类,总计达48个之多。
2002年9月,青岛双星名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随即,双星集团的硫化鞋业务被剥离至名人实业。此后,上述商标的申请人也被陆续全部转移至青岛双星名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名下。
此后,双星集团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汪海”、“WANGHAI”、“W”系列商标,尤其是“W”变形商标。以至于外界质疑汪海利用双星集团和上市公司的名义推广个人的品牌。
早在2006年前,汪海就与几位核心层高管谈到了卸任后的志向。他说,有意整合“双星鞋业”目前的市场资源,率领“名人实业”上市融资,实现共赢。没有渠道,名人实业以及汪海所缔造的所有商标,都无法深入市场。
2008年2月,西南双星使用“双星”商标的大限到了,双星集团和名人实业先后发函,要求控股51%。恩不再,怨恨爆发。《南方周末》所称的“双星内战”打响。
名人实业开始杀进西南双星地盘,争夺阵地。青岛工商局副局长带队的双星集团18人“打假”队伍赴重庆、昆明、贵阳、成都等地“打假”。
韩俊芝、刘树立夫妇开始公关,向全国财经媒体“求助”。他们拒绝与名人实业合作。这场战争,在他们看来,不知道是父与子的战争,还是兄与弟的战争。
《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成都商报》、《重庆商报》等媒体纷纷瞄准汪海。4月11日,各报纷纷在显要位置刊登报道。
“西南双星”向青岛市相关负责人递交了紧急报告:汪海凭空获得“西南双星”51%股权的想法,有违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权的精神,其借双星集团名义授权“名人实业”对其他平等法人的股权进行巧取豪夺的行为更涉嫌以权谋私,请求相关部门调查干预。调查小组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