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人物·对话
借力体育营销改变品牌命运
关于行业:整体环境还不错
早报记者(以下简称记):2008年对泉州的体育运动品牌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然而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带来考验,您如何看待?
郭炳森(以下简称郭):北京奥运会是竞技体育最高等级的舞台,汇聚了全人类最优秀的运动员,当然也集中展示着全世界最著名的品牌,对泉州体育运动品牌来说,确实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泉州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是紧随中国体育事业,一步一步走向强大的。从历史上看,很多国际品牌也是借奥运会发展起来的,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崛起的三星等。所以,对泉州运动品牌来说,如何学习国际品牌的运作路线,借力体育营销,改变品牌命运,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最紧迫的问题。
我认为目前行业的整体环境还不错,企业必须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整合好资源,强强联合,从行业竞争走向行业竞合。
关于品牌:要向服务品牌过渡
记:请形象代言人,扩大知名度,是泉州体育用品企业频繁采用的一个造牌手段。您这样的加工制造型企业,如何理解品牌建设呢?
郭:品牌建设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长期积累。制造型企业的出路,就是从低成本走向高技术,争取在新一轮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们必须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品牌,不断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攀升。而随着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和市场的不断细分,制造型企业要从技术品牌,向业务品牌、服务品牌过渡。
关于融资:不为上市而上市
记:目前泉州众多企业积极寻求上市,您怎样看待?
郭:泉州经济高速增长造就众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在民营企业迅速扩张、蓬勃发展的特定阶段,企业可能遇到融资瓶颈。通常情况下,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可通过计提折旧、留用利润等内部融资手段来增加资金投入。然而,对资金相对短缺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更需要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上市将是民营企业走向现代化公司和公众公司的必由之路。
但如果没有一定基础,纯粹为上市而上市,原本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在经过艰苦的上市过程后,即便上市了也往往会精疲力竭,那就得不偿失了。
关于人才:需全行业积极参与
记:您在人才引入方面挺有魄力,有何感触?
郭: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看,人才建设任重道远。当然,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行业都积极参与进来,突破人才瓶颈,留住企业的有用之才。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管理层知识结构亟须更新,而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人才的成长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我们主要是“两条腿”走路:引智工程和自主培养。技术最终需要人来实现,引进可以迅速突破人才瓶颈,而企业自行培养,则可能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和梯队层次,激励有潜质的员工敢于质疑、勇于挑战。
c 人物·印象
抓大放小
若非亲眼所见,难以相信眼前这位儒雅的人就是郭炳森。
采访前查过他的资料,在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描绘着他的形象,感觉应该是位风风火火的人。可实际上他很温和,爱笑,书卷气十足,面对记者甚至有些腼腆。
他的一名高级经理人评价他——“看起来温和,思路非常清晰,崇尚制度,做事主次分明,不纠缠小是小非,有主见但绝不盲目冒险。”
他确实颇有远见。“战场上,将军和元帅的区别在于,将军决胜于战场,元帅决胜于后方。商场如战场,在市场经济的战争中,我要做元帅!”他的观点掷地有声。
他不欣赏什么事都管的领导,觉得什么事都抓,没有巨细之分,虽说十分负责任,却可能使下属的智慧与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为本来下属的分内事被领导代劳了,就不用花什么心思,阻碍了下属的创新意识。而且,领导事必躬亲,占用大量时间与精力,不利于集中力量对组织的全局性工作进行深思熟虑,结果可能抓了很多芝麻,却丢了个大西瓜。
“许多企业的领导经常充当士兵的角色,陷入具体事物的泥潭,忽略了自己的正业——管人、理财、审时度势、把握全局。”他说。2006年,为适应公司一体化需求,他的电脑模具生产线上马了,可自己外行,他以百万年薪外聘人才全权处理,自己则基本“不闻不问”。结果,模具公司第一年就实现盈利。
他的“抓大放小”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章立制,让人际关系尽量少地影响决策管理;二是考核培养基层人才,建立企业发展的长远机制;三是实施战略重组,寻求新的增长点,能重组的重组,能盘活的盘活,尽量把优质资产整合在一起,为保留下来的项目寻求新的增长点。
所以,他让人想起古龙在《边城浪子》里的一段描写:真正伟大的武功,并不是聪明和苦功就能练出来的。你一定先得有一颗伟大的心,才能练得真正伟大的武功。
人物名片
郭炳森
福建省青年商会副会长
2007福建省优秀企业家
泉州市企业与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惠安县人大代表
惠安县怡德塑胶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鑫晟精密电脑模具(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
http://www.ppzw.com/show_company_news.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