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央行“单选”,加息渐远
假如昨天央行不是选择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是选择再次加息,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将在同一天遭遇前所未有的“离奇碰撞”——中国加息VS美国降息。
美国在松,中国在紧
今天凌晨,美联储将再次召开例行货币政策会议,决定降息事宜。按照市场的预期,在贝尔斯登低价被购引发次贷危机最新一波动荡之时,美联储本次最高降息幅度可能达到100个基点,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幅度救市。而就在近两周以来,美联储已先后两次拿出2000亿美元补充市场缺失的流动性。
而在大洋彼岸,中国的央行乃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却在担忧着几乎是截然相反的问题:物价上涨过快,经济过热。也就是说,相比美国绞尽脑汁地考虑如何“注入流动性”之时,中国面对的却是如何“收紧流动性”。
在CPI、信贷增速等经济数据高烧不退的情况下,今年年初曾风行一时的放松从紧政策呼声业已偃旗息鼓。几乎可以明确的是,只要CPI增幅4.8%的调控目标仍如现在一样“不可能完成”,从紧就难言放松。
两会闭幕当天,从紧第一击便接踵而至,央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此前曾高度预期本月加息的市场而言,这或许是一次“幸福的失算”。按照最平实的逻辑,加息相比存款准备金率而言总有那么一点“更紧”的意思。
热钱“无风险套利”
那么,为什么是准备金率,而不是加息呢?
“我对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十分关注,而且深感忧虑……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温家宝总理昨天上午表示。而央行行长周小川两会期间也曾表示,美国货币政策将成为中国加息的重要考虑因素。
这或许就是“央行为何不选择加息”的答案。
如果美国此次选择降息100个基点,美国基准利率将变为2%,相比中国目前4.14%的利率水平,利差已超200个基点,如果央行此次再次选择加息,利差更将达到250个基点左右。
也就是说,海外热钱几乎将面对一个两位数“无风险套利”的极佳环境,按照人民币升值1年8%-10%,外加利差,即使存银行热钱可安全套利10%以上,在当前的市场已是奇货可居。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由于当前美国正值次贷危机高潮,资金留在国内“填窟窿”的需求更大,因此热钱还不会有大动作,“但到了下半年,届时次贷危机应有好转,热钱蜂拥而至中国的可能性很大”。
“本次提高准备金率之后,加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东方证券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冯玉明昨天表示。
事实上,在目前周边金融环境变幻莫测的情况下,从紧政策的出台用“战战兢兢”形容并不过分,防止“超调”也是温家宝总理昨天关切的,当属其提出“及时、灵活地采取(调控对策)”说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如此敏感的情况下,连续出台调控政策的几率之低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央行在选择数量型工具还是价格型工具作为此轮调控主要手段,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天表示,“加息几乎没有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