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道“金”牌
自2006年经济过热与通胀风险如影随形开始,央行已连续加了15次存款准备金率,将这一攸关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指标从7.5%提高到了15.5%,回收流动性的规模高达2.5万亿元以上,拿本次上调来说,央行回收的流动性便在1800亿元左右。
而即使从2007年4月到现在的不到一年中,央行也已连续提高了10次准备金率之多。
然而,连发15道“金”牌尽管看似声势浩大,收效却甚微。一方面,央行设定的新增贷款额度连续两年告破,去年更是以3.6万亿元大大突破了2.9万亿元的调控目标;另一方面,CPI增速更是从2007年初的2%以内一路攀升到了上月的8.7%,数据的跳跃幅度颇为触目惊心。
而即使是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之下,今年以来的各项经济数据也难言“退烧”。
“此次提高准备金率可以看作对近期一系列经济数据的反映。”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向早报记者表示,无论就前两月的信贷数据、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还是CPI数据来说,经济过热的降温势头仍未显现。
东方证券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冯玉明昨天则向早报记者表示,目前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还比较高,“去年年底还在3%左右”。事实上,目前商业银行也并不缺钱,受股市波动影响,上月居民储蓄回流银行的规模高达9712亿元。
“银行目前在放贷上的压力主要来自季度调控下的额度管理,有钱不让贷。”冯玉明称,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对控制信贷增速的效果至少短期内难以见效。
再提“最困难的一年”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也表示,包括准备金率在内的各项货币政策工具都有调整空间,“只是运用上要综合考虑、选择比较,央行需要权衡利弊后选择最合适的货币政策工具,充分考虑调整时机、力度等,做到适时、适度。
“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经济局势的变化和走势,及时、灵活地采取对策,并且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方向和力度。”温家宝昨天的表态引人注目的出现了“灵活”这个新提法。但无论如何,当前并不是政府准备放松从紧货币政策的最佳时机。
温家宝昨天坦承,今年实现CPI4.8%左右的增长目标“是不容易的”,“特别是今年头两个月我们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冰雪灾害,这就给控制物价带来更大的压力”。
温家宝还特别重提“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
但温家宝强调,依然没有改变这个目标表明了“政府的决心”,同时“稳定老百姓对物价的预期,因为物价的预期比物价上涨本身更可怕”。
温家宝称,宏观调控的“结果怎么样”,要到明年的3月份才能揭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