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制造、销售环环相扣,奥康能够做好‘中间’,就有信心做好‘两头’”。王振滔说。
奥康集团在布局西部、投资中部后,决意南下“造城”。
8月27日,奥康集团与有着“中国皮具之都”之称的广州花都狮岭镇签约,双方将在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品牌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广泛合作,打造“国际时尚皮具城”。
同时,该公司还在东莞建立了3000平方米的国际研发中心,并设立美国、印度和香港3大国际分公司。由此,奥康老板王振滔早年提出的“家门口也是国际化”思维逐渐向“海外本土化”转移。
南迁研发中心
8月27日,中国最大民营制鞋企业奥康集团南下广州花都,在狮岭镇签约打造“国际时尚皮具城”。
2007年6月,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的广州奥康皮具公司已在狮岭镇投产。
王振滔希望将该项目建成中国最大的皮具产业“总部经济”,并作为品牌与时尚兼具的皮具技术研发和商贸中心。
有数据显示,目前花都狮岭镇从事皮革皮具行业的工商户超过6000户,年产皮具超过亿只,年产值超80亿元,在欧洲大众皮革箱包市场,五成以上的产品是“狮岭制造”。
而据箱包市场行业调查显示,2004年度中国箱包市场容量已达140个亿,而像皇冠Crown、Samsonite等知名品牌市场份额却不足20%。综观中国皮具市场,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国际知名品牌,价格高利润高,但市场份额不到5%,位于金字塔最底端的低价杂牌,正处于洗牌生死煎熬的时期。
“我们奥康做的就是中间这块市场,力争成为领军品牌”。王振滔说,奥康皮具依托奥康在国内制鞋行业的领先地位,近20年的发展历史以及厚重的企业文化,借力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为皮具产品供应商,将带给国内箱包市场一股强劲的冲击波。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永就此表示,狮岭镇完整的产业链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与奥康企业间形成良好的互补性。奥康借助狮岭几十年发展积累的品牌、产业基础和现有的市场网络,加上借助奥运及其强大的研发和营销能力,必将带动狮岭镇皮具业朝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加快中国皮具业优化升级;而狮岭镇必将培育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皮具品牌,提升中国皮具产业的品牌形象,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而奥康集团除了进行产业布局外,还加大研发力度。最近,该集团已将奥康国际研发中心从温州瓯北迁至东莞,聘请意大利和德国的一流设计师,深刻地把握奥康及其皮具品牌“TAOTAO”的整体风格定位,提供花色、款式、品质一流的产品设计。
“我们会把东莞作为扩大国际化接单的窗口”,王振滔说,东莞是中国皮革工业基地之一,许多外商要求将皮鞋外单样品的确认、试穿工序放在东莞完成。为此,奥康决定在东莞设立研发中心。
他说,全球时尚行业的时尚潮流很多由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发端,再弥漫到亚洲。日本和韩国是对国际名牌狂热追捧的国度,接下来的一站就是东莞——在这里,时尚信息被极快转化为各种不同行业的商品。这也是吸引能发出千万订单的大贸易商扎堆东莞的原因。
相比广东东莞,意大利更接近时尚起点站。2002年起,奥康在米兰附近的传统制鞋小镇维吉瓦诺(Vigevano)设立一个研发中心,从这里请来设计师、工艺师往返温州与意大利之间,将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理念和款式带去温州,供奥康的设计师进行一轮重新整合。
皮革行业的全球化带来需求的全球化。奥康请来一位在英国有设计工作室的台湾籍设计师,让他经常往返美国、英国,专司与欧美销售公司和采购集团接洽。看清需求,把这些信息带回给研发部门,工厂才能做出客户真正需要的款式。
营造大生产格局
在将“头脑”中心南迁之前,王振滔加强了对温州、湖北、重庆三大“肢体”项目的建设。
鞋王王振滔早年卖鞋起家,并在国内首创“引厂进店,以销定产”模式。
1988年创办永嘉奥林鞋厂至今,王振滔已将这个家庭小作坊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总资产10多亿的大企业,产品出口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至1998年2月,奥康成为“中国真皮鞋王”。如今,奥康牌皮鞋连续四届蝉联中国真皮鞋王,王振滔也在国内市场显露出了中国鞋王的霸气。
2003年初,奥康斥资10亿元在重庆市璧山县兴建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
王振滔认为,温州在十年之内制鞋成本会水涨船高,奥康必须到西部建一个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基地,“为自己储备一个更加赚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