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与茅台能形成战略联盟以实现资源共享,对泸州老窖将十分有利。
记者从中国酿酒协会了解到,明年即将召开的"首届中国老牌名白酒年度峰会筹备会议",将由茅台承办,但参加会议的仅有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评出的"四大名酒":茅台、泸州老窖、汾酒、西凤酒,五粮液则不在其列。目的是"建立长效稳定联系机制,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发挥在技术、质量、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良的创新产品,引领国内白酒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这次名酒峰会中,西凤酒和汾酒在目前白酒行业中已经不处在风口浪尖,因此,此次峰会主体还是茅台和泸州老窖。"前述分析人士指出,"依照目前国内酒行业现状,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制衡五粮液的发展,但是茅台和泸州老窖形成战略联盟,或可以与五粮液旗鼓相当。"
联盟契机
除了制衡五粮液,分别作为"浓香鼻祖"和"酱香鼻祖"的泸州老窖和茅台的结盟似乎还有另外的契机。
"泸州老窖以浓香鼻祖著称,但是由于酱香型白酒资源稀缺,且市场空缺大,一旦打造出酱香型产品优势,对其实力将会大大增强。"袁野指出。
早在2004年7月,泸州老窖一度出资1500万元向常德粮油总公司收购其持有的老牌酱香型白酒湖南武陵酒业1500万股股权,占湖南武陵股权总数的60%。
2007年6月,泸州老窖通过现金和资产置换的方式进一步增持湖南武陵酒业公司20%的股权。此次增持,使其所持股份占到武陵酒业总股本的80%。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浓香型白酒企业去运作酱香型白酒企业总给人一种不专业的感觉,在白酒行业有着"浓不沾酱"的行业潜规则,更何况是"浓香鼻祖"——泸州老窖。于是寻求一家名正言顺的合作方来壮大自己的酱香型白酒阵营自然就成为了泸州老窖的梦想,而茅台集团似乎是他们的理想选择。
而对茅台来说,它选择泸州老窖结盟也有其目的。
茅台集团在2001年确定了一个"百亿集团"的发展计划。规划中提到"通过7年至10年的努力,建成一个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
以目前茅台酒的市价,若2010年茅台酒产量实现两万吨,可使茅台酒销售收入近70亿元;此外,茅台集团计划2010年茅台啤酒销量达10万吨,销售收入可望达4亿元-5亿元;茅台干红要做到国内前三名,销售收入完成5亿元-6亿元;其它茅台酒系列产品2010年实现产值20亿元。
"茅台的产能目前不足以支撑百亿工程的顺利实现,一旦和泸州老窖进行合作,便能在人力资源、资本、生产技术等多个方面形成资源共享。"袁野指出。
"由于茅台酒的生产周期长达5年,随着市场消费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茅台酒的需求将越来越旺盛,因此供给压力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中信证券(爱股,行情,资讯)分析师薄官辉分析,由于目前白酒行业竞争激烈,一旦断货就很容易被其他产品所取代。
据了解,广西一家企业销售每年价值600多万元的茅台酒,另一家企业销售价值400万元茅台酒,最近这两家企业都表示,如果茅台再不及时供货,可能会用其他相同价位的产品所代替。
"新增的2000吨产能在2010年后才能达产,这将进一步提升茅台酒的市场占有率,给竞争对手带来不小的压力,但对整个白酒市场而言影响很小,不会扭转茅台酒供不应求的势态。"薄官辉说,这可能是促使其结盟的原因之一。
茅台五粮液争相提价
1月12日,贵州茅台(600519.SH)发布公告称,决定自2008年1月11日起适当上调贵州茅台酒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为20%。这是贵州茅台自2007年1月份以来第三次上调出厂价。
据了解,茅台出厂价格2007年上调过两次,分别是2007年3月1日将53度和33度普通茅台酒的价格平均上调 12%;2007年1月1日将陈年酒价格上调25%,此外,2006元2月将产品平均价格上调了15%。而贵州茅台零售价格一年多来则已连续调整了8次。
白酒行业分析师刘志超指出,茅台涨价根本原因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同时也为了缓解产能压力。另据知情人透露,茅台去年产量仅为6800吨,但是销售公司已经销售出了7200吨,有400吨的空票,而茅台2008年新增产能要2013年才能释放,因此为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只能通过涨价的方式。
巧合的是,近日部分经销商也上调了五粮液的价格。记者了解到,68度、52度、39度五粮液的零售价格都上调了50元,分别达到了588元、568元和488元。
徐雅玲,酒行业知名观察家,眼光独到的评论员。毕业于四川大学,获食品科学工程与工商管理双学士学位,后四川大学进修EMBA,主攻市场营销方向,曾在<中国经营报>担任酒行业的首席记者,写出了<金剑南父子之争>等有业内外影响力的稿件,是国内酒行业为数不多能从品牌建设、市场策略,资本运作、生产等各个方面与一些酒界泰斗对话的专家型记者,曾经对话刘永好、王群、王国春、郎咸平、孙先红,许燎原,李建华等业内外知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