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叶莺
职位:柯达亚太业务拓展总裁
失误指数:
上榜因素:败绩、失策、不良、毁誉
事件回顾:转型阵痛,公关危机
“柯达会吞下所有错误,顾客仍是上帝,他们没有错。”叶莺原来有点故作姿态。2007年6月V550相机因无故“罢工”而再次面临集体诉讼。柯达拒绝承认质量问题,解决方案仍是付费维修或升级。
她难道忘记了,因对用户投诉不理不睬,又与台湾采用双重标准处理,2006年柯达已因LS443相机成为中消协史无前例的听证会座上宾。所谓公关见长的她认为主要错误在于“缺少沟通”,但在转型进入冲刺阶段又重蹈覆辙。
柯达转型数码业绩一直不佳,已近三年亏损。在日系相机爆出CCD问题后,许多消费者转而选择柯达本是利好,但日系尚能迅速采取措施,答应免费更换,柯达却一味逃避责任,企图掩盖事实躲过诚信危机,品牌美誉度大打折扣。
11月9日叶莺否认离职传闻,“除了方熙开掉我,我还是会在柯达呆一会儿。”这幽默耐人寻味,如直到转型结束,叶莺领导的柯达还是要面子大于要市场,淡漠消费者利益,这家曾连续获评中国最受尊敬跨国公司的百年企业,很可能信誉扫地。
王育琨:叶莺满脑子充斥着“传统”、“理念”、“模式”,再没有空间留给客户与创新。
吴晓波:质量问题其实是个态度问题,纵观跨国公司近年屡触“质量门”我们可以看到,傲慢、强横的原始处理方法已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NO.4郝建学
职位: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ST科健)董事长
失误指数:
上榜因素:败绩、失策
事件回顾:负债迷局,新血难觅
2007年9月20日,ST科健因31亿元债务重组,已停牌两个月,郝建学斡旋各方关系,引入新的关联公司争取银行更多宽限;同时四处寻找“新项目”伺机盘活,但“回天计划”迟迟未有进展,等待两年多的众债权银行失去耐心。
过去与三星的合资公司是ST科健在手机产业上惟一棋子,但手机已是微利行业,合作定位又有偏差,消费者拒绝接受国产手机的高价位,导致了科健的尴尬位置。
“生产不循市场规律,而是压迫性自上而下定指标”,郝在反思中竟发现这种低级错误。对市场判断过于乐观,上市公司管理经验和对新商业机会的把握不足,成本控制本来试图通过自主研发、采购实现,却因耽误上市时间和浪费采购费反而增加了开发成本。
王育琨:口号救不了你,唯有直面真实,进入全然的敏锐,才可能走出沼泽。
吴晓波:在公司丛林里,能生存下来的是对环境变化做出最快反应的物种,而非最强或最聪明的。
NO.3孙启玉
职位:万杰集团董事长
失误指数:★
上榜因素:败绩、失策、毁誉
事件回顾:野心恣肆,引入穷途
孙启玉一直将上市公司陷入困境归咎于替政府接包袱,为地方做贡献把万杰当作了筹码,衰败也从此开始。
孙扬言42亿振兴淄博钢铁,指挥中心大书“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可当时未报请发改委审批属违规建设,等到2005年5月批复同意恢复建设后,万杰早已陷入钢铁泥沼,上市公司也因此受累。
2000年上市至今,万杰高科主营业务从万杰医院到化纤新材料厂,再到质子治疗中心,一直难以扭转利润下滑。涉足钢铁后掏空行为加剧,2007年上半年报ST万杰总负债34.27亿元,24家银行提起诉讼。政府拉来的重组方鲁商集团摸底后仍不敢妄动,万杰成为“债务打一折都没人接”的烫手山芋。外部看是政府、媒体、银行、股东力量综合的结果;内部看则是家族企业“近亲繁殖”之弊深入骨髓。
孙号称的“118亿资产”消耗殆尽,除频频变卖资产别无它法,退市危险迫在眉睫。主业打击、一股独大、造福热情、钢厂困境,将万杰逼入绝境。
王育琨:一道“对后来者的诅咒”,在家族企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上空游荡。
吴晓波:企业重型化发展,获得机遇的同时更是个沉重的负担,当年的铁本已有过这样的教训,孙启玉无非又演了一次。
NO.2徐枫
职位:汤臣集团董事长
失误指数:★
上榜因素:败绩、失策、毁誉
事件回顾:逆势而为,难以支撑
2007年6月5日,汤臣一品涉嫌“虚拟交易”将被调查的消息爆出。在国家宏观调控风口浪尖下,却敢定价11万/平方米,“汤臣一品”开盘伊始便诸多“逆势而为”。
徐枫回应“汤臣做的是合法生意,不怕调查”,口气生硬。早年的香港功夫女侠也许并不愿成为头痛的纯粹生意人。总经理徐彬曾说十几年来汤臣在上海投入20亿美金,仅在2006年向香港总部上缴1.7亿人民币利润。长期同时运作四五个项目,财务开支巨大,“天价”某种程度上是为一举获得投资收益的豪赌。
徐枫坚持“这是先夫最后心血,绝不贱卖”。一纸公文终在12月10日揭开面纱,上海房地局认定其违规捂盘惜售、囤积房源,责令整改降价或全部售转租,暂停网上销售,不良行为记入诚信档案。硬撑的豪气已难以自持,“政策依赖症”与“概念炒作症”该结束了!
王育琨:天价宅子只能给“天人”住。汤臣要先造出“天人”,再卖豪宅。
吴晓波:概念炒作本身便是双刃剑,响了名声也伤了自己,何况在政策调控的情况下,出头鸟更易被击中。
NO.1宗庆后
职位: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失误指数:★
上榜因素:失策、毁誉
事件回顾:弱视惯例,合作破裂
从2007年4月2日曝光达能欲以低价并购娃哈哈39家非合资公司51%股权,到6月7日宗庆后以《公开信》历数达能10大罪状,“达娃”亲密合作宣告决裂。
宗庆后后悔了,指出这是达能制造的“垄断门”,但正暴露了他的弱视,导致对民族品牌不利的局面。达能从来就不是一个温柔的并购者,20年间通过十余次并购在中国饮料市场占有率已达15%,宗难道从未意识到与列强争锋的风险?
转售权概念其实是国际投资惯例,盲目接受后反过来声称外方欺骗,宗庆后利用民族感情说事,有“耍赖”嫌疑。达能全球总裁里布承认娃哈哈2007全年销售额下滑20%。这与宗庆后辞去了合资公司董事长,并引发停产的连锁反应相关。
达能欲利用娃哈哈品牌和宗庆后个人能力、市场网络实现投资目的,而宗欲利用达能的合资实现事业发展和绕道MBO,但投资模式与法律制度激烈摩擦引发公开对抗。“除了钱什么都没有”,宗竟如此总结“达娃”十年。
王育琨:杭州仲裁庭判定娃哈哈商标归属娃哈哈集团,却丝毫不能减弱宗庆后内心的恐惧:如何应对十几家离岸公司资产因作伪证和伪造签名被冻结的困局?
吴晓波:一件原本属于资本双方协商的公司内部事件,却因为宗庆后闹得举国风雨,将中国公司的契约信用置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而且这种伤害还将延续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