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朱相桂
职位:森达集团董事长
失误指数:★
上榜因素:败绩、失策
事件回顾:英雄盲目,线长气短
2007年11月13日,朱相桂以16亿将江苏、上海5家鞋业公司贱卖。他30年培植起来的中国第一男鞋——森达王朝所有渠道和资产尽归百丽,冷傲美人将落魄英雄挑落马下。
两月前他还信誓旦旦,“前些年有国际企业以吓人数字来收购,我们坚决不卖,没有品牌就没有立足之地。”
他宣称要迅速完成向国际一流企业的跨越,走在创立世界名牌前列。近年来森达广泛涉足服装、化工、生物、电力等多领域,电力投入巨资一直未回收成本,但主业鞋业却设计研发滞后,市场被分食,衰败不足为奇。
森达2002年建造上海出口制造基地一期就花了4亿多元。当时就有专家指出,此举过于冒险,迅速扩大产能不符合鞋业低成本扩张原则。重金压沪后资金链果然紧张,持续发展陷入困境,成为百丽收购的契机。
森达的没落代表鞋业传统家族制企业正在被新兴的资本运作企业所代替。百丽CEO盛百椒早将其视为猎物,今朝梦圆将市场占有率一举提高到20%,收效卓著。
NO.9仵树仁
职位:河南财鑫集团董事长
失误指数:
上榜因素:失策、不良、毁誉
事件回顾:污染能改,心病难除
2007年8月获得“十大风云豫商”称号,10月又被指为环保“反面人物”候选公示。
“不还我清白就去北京告状”,仵树仁惊称两主要排污企业已经改造达到环保要求。
但在太湖蓝藻危机后,7月环保总局公布的流域限批名单中,周口仍有财鑫下属企业登上治理榜,并非全然空穴来风。
2006年11月河南省环保局长王国平暗访财鑫液糖厂发现,其废水直接排入河,COD含量严重超标,危及地下水。虽然仵称接手财鑫9年多来,已在环保方面投入2亿多元,但公众恶劣印象一时很难消除。“拿名牌开刀才能显力度”,财鑫体大藏垢,总有漏洞无法弥补,才在环保日益敏感的今天被树为典型。
“网民的反面评价,从另一角度表明民众参与环保的热情。我们不应反感,要做的就是进一步下大工夫搞环保。”财鑫副总叶新友说的较为中肯。不仅要稳准狠地改善污染,还要学会向公众善意传达,只有彻底消除人们对企业污染的恐惧感,才算彻底“清白”。
王育琨:毁生态环境,就是毁生态中的自己。
吴晓波:公司也是社会的细胞,只有肌体健康才能真正有活力。清者自清,混者自混,与喊话无关。
NO.8王雷雷
职位:TOM在线CEO
失误指数:
上榜因素:业绩、失策
事件回顾:被迫瘦身,放弃门户
2007年3月,TOM集团宣布拟对旗下TOM在线提出私有化。随后虽然TOM在线第一季度财报扭亏,但净利润仅为15万美元。9月3日TOM在线正式从香港联交所创业板退市,9月6日撤离纳斯达克,是第一家在境外上市并退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
虽然王雷雷表示退市是因为公司价值被资本市场低估,“无线业务也并没有完蛋”。但从2005年开始,信息产业部针对无线增值服务商的整顿风暴袭来,TOM在线对该项业务的依赖度曾达到90%,业务和股价受挫不可避免。黯然退市后,四大业务分拆,体育、娱乐等频道保留,新闻、科技等频道则进行裁撤,大量员工被裁,放弃奋斗多年的门户竞争。
对于现处在亏损泥潭的TOM在线,收缩战线是必要但是不充分,改来改去却未发现新利润增长点,年关过得战战兢兢。重重质疑下王雷雷并未辞职,但脱离股市,庞大复杂的转型和业务重组能更自由地进行吗?
王育琨:放弃是一种撤退,也是一种进取,关键看如何把握现实。
吴晓波:互联网是个好行业,股市是个好舞台,但根基还在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运营,TOM的案例告诉我们:傍上了大款也还需要自身的奋进。
NO.7罗国伟
职位:家乐福中国CEO
失误指数:4星
上榜因素:失策、不良、毁誉
事件回顾:忽视安保,质量堪忧
家乐福质量警报贯穿2006全年,2007年元旦也未有个好开始,自产纯牛奶被列入国家质检总局专项抽查不合格名单。11月10日发生的重庆分店开业促销踩踏致3死31伤事件,将声讨舆论再上高度。
罗国伟接任之初,曾表示要把中国门店数量和质量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但快速兼并的消化不良与生鲜食品问题屡见不鲜。扩张速度超过人力资源培养速度;店长负责制导致店长权力过大、难于监管,都使整个连锁体系面临危机。年年“犯规”、店大欺客、服务掺水,因违法成本低廉,家乐福最后变成了虱子多不怕痒。
自称“要比中国人还要中国人”的罗国伟,显然低估了抢购热情带来的安全隐患。在踩踏惨剧中,安全意识淡薄,只注重广告和经济效应,没有事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方案,现场也没有按顾客要求维持秩序,事故是偶然中的必然,罗国伟掌管的家乐福大跃进流年不利。
王育琨:乐极生悲家乐福,腐败病菌染生鲜。
吴晓波:喊着要推动本地化的跨国公司未必真能本地化,相反那些默默无闻赚钱的,才是过得最好的。家乐福中国未必会遭遇家乐福日本的覆灭,但它毕竟现在是在亚洲的中国。
NO.6李开复
职位: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失误指数:
上榜因素:业绩、失策
事件回顾:水土不服,创新弥艰
2007年初周韶宁和王怀南相继离职后,杜家滨加盟只是“顾问”,双总裁制度彻底被废。3月底,Google宣布将对中国公司裁员50%。李开复解释说:“中国市场一直都没有做得太好,所以将裁员、收购来加强控制。”他“4个月弥补所有本地化的破绽”的承诺并未实现,Google市值几天内直线下跌近百亿美元。1个月后李因Google拼音输入法盗用搜狗词库一事遭离职传言,这对其一贯宣扬的创新形象已造成伤害。
“营销我不擅长做市场,技术我不擅长搜索。”李开复曾承认,但周韶宁离开后,原负责招聘公关、研发团队建设的他不得不接过了市场开发等工作,捉襟见肘。Google中文搜索的核心工作都放在美国,没有对主页面设计和主流产品的话语权,新产品开发更是强人所难。李应把服务器搬到中国来,在系统维护等方面苦下功夫,获得对实际业务的控制权。
王育琨:李开复加盟Google后,Google的新闻搜索便被淹没了。个人品牌如何跟公司命运融合在一起,是李开复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吴晓波:又一个跨国公司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典型案例,Google需要适应的绝不仅仅是将名字改成“谷歌”,而是行动上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