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捷(0903.HK)的意图十分明显:无论到哪,都要当第一!
2007年10月17日,全球最大的液晶显示器代工厂商冠捷高调宣布收购广州讯威旗下玛雅(MAYA)显示器品牌,借此扩充冠捷旗下液晶显示器品牌阵营。
冠捷中国区自有品牌总经理徐文选透露,虽然目前双方尚未达成最后协议,但由于此前双方有过较好的合作基础,相关的整合工作已经提前展开。
玛雅是广州讯威在2002年注册的一个显示器品牌。最初,它曾针对消费者对韩系高档专用图形显示器的追捧,而被包装成源自韩国的高端产品形象。玛雅显示器先是由台湾代工企业仁宝生产,后又转交冠捷代工。不仅如此,广州讯威还代理销售了冠捷部分品牌显示产品,二者的合作关系十分密切。
然而,目前已是全球液晶显示器出货量最大的冠捷,自主产品却一直不能在中国市场超越三星,市场份额暂排在第二位。种种迹象也表明,近几年来它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发展自有品牌的显示器,包括AOC、易美逊和TOPVIEW在内的多个自主品牌已经成功推出。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冠捷在收购玛雅显示器品牌后,将与原有的自主品牌形成突击阵势,以更加丰富的产品线围攻对手三星,从而最终夺得国内显示行业老大的位置。
两年前就定下目标
目前,全球市场上每卖出100台显示器就有30台由冠捷制造。在中国,这个数字更是达到45台左右。即便如此,在中国市场上属于冠捷品牌的显示器也只占其总产量的15%,这是因为它一直把超过40%的生产能力用于代工。
“只要经营上不出现重大失误,代工企业通常都会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但这种模式也伴随着问题产生。”市场分析机构iSuppli的分析师Jennifer Kong Colegrove指出,不少台湾代工企业已经发现,它们3%-5%的利润率根本不能与品牌厂商动辄40%以上的利润水平相比,而这已经迫使华硕、宏基等代工企业不得不推出自有品牌。“冠捷也正在重复这条路。”Colegrove说,虽然由董事会主席宣建生领导的这家公司早在1996年的时候就推出了自有品牌,但长期没有足够的信心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这一局面直到2005年末才被打破。
2005年12月16日,冠捷宣布以3.58亿美元收购飞利浦电脑显示器及平板电视业务。这一举动虽然把此前在全球显示器市场排名榜首16年之久的三星挤落到老二的位置,但在中国市场,这家韩国公司仍以31.6%的份额稳居第一,飞利浦、冠捷则分别以19.1%、16.3%继续列于第二和第三。
冠捷的战略是先实现全球销量第一,然后做品牌第一。当时,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这样解释它的意图。事实也证明,这家台湾企业对自主品牌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其副总裁兼亚太区、欧洲区总经理段振华表示:“旺盛的嫉妒心将帮助我们成为显示器行业的一线品牌,而且是第一名的一线品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作出这番表态之后,段振华第一次公开了自己的“三级跳”思路:即2005年保四争三(当时已经实现),此后1-2年进入前两名,3-5年内夺取中国显示器市场自有品牌第一的位置。
2006年,冠捷240万台的整体销量比2005年增长了34%。其中,液晶显示器比例达到57.2%,成功晋级中国显示器市场亚军。同一年,他们高调宣布“已经脱离代工阴影”。
今年前6个月,冠捷在国内的显示器销量达到195万台,同比激增了85.7%。照此预测,其今年全年的销售量将有望突破400万台,而该数字也将与三星基本持平。
段振华表示,在2004年至2006年间,自己公司的销量增长率分别是22%、56%和50%,今年肯定不止这个速度。三星曾经连续三年以超过50%的增长超越飞利浦成为显示器市场的龙头,但现在,我们却可以把这样的超常增长保持4年。“任何市场,当第二名以80%以上的速率增长时都意味着夺冠在即。”他自信地说。
解除后顾之忧
知情人士透露,冠捷与三星之间不仅仅是代工关系,冠捷自有品牌液晶显示器的大部分面板,还是从三星与索尼的合资企业三星SDI购买的。这意味着,如果冠捷在中国市场的矛盾继续激化,必将影响到它的面板供应,而这无疑是致命的。但很显然,冠捷已经意识到这个威胁,并及时做出了对策。
今年9月27日,全球第4大液晶面板生产厂商奇美电子以每股3.39港元的价格收购1.51亿股冠捷新股,占其总股本的7.68%,总价值约8.11亿港元。交易完成后,奇美电子将成为冠捷的第3大股东,排在飞利浦(13.55%)和长城电脑(10.27%)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