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沸沸扬扬的五粮液接班人问题终于以宜宾市国资委 [2007]2号文件通知而一锤定音,标志着五粮液的王国春之历史阶段落下帷幕,新唐桥时代正式开始。虽然在中国白酒中的惯用的排序“茅五剑”中,有酿酒历史3000多年的五粮液始终屈居第二,但人们已经默认了五粮液的中国酒王的地位,所以这次换帅备受各界瞩目,评价猜测和各种设想也接踵而来,在悲观、乐观和平淡者的各式己见中,笔者还是属于乐观者之一。
在五粮液的换帅问题上,虽然感觉四川省政府部门有些迟疑和慌措,但我们还是能看出他们对这件事情的高度重视。毕竟五粮液对四川省来说,一直是其纳税王牌,在宜宾,五粮液也是当之无愧的财政支柱。所以虽然王国春今年已经61岁,超过退休年龄,但政府部门一直找不到最为中意和信得过的接班人执掌五粮液,所以去年7月份,四川省委组织部部长和宜宾市政府方面下文延长王国春的任期至2009年,所以这次五粮液的人事大调整,令行内感觉十分突然,一时间各种争议层出不穷。
派政府官员到下属企业任职,是国有企业高管任命常用的做法,但官员级别高至副市长,在国资系统内并不多见,在四川省只有长虹的赵勇接任倪润峰与之类似,这充分表明当地政府对大型国企人事变动的重视。之所以如此重视,除了五粮液今天的地位之外,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延续和升级王国春创造的辉煌,后王国春时代的操盘手如何出牌成为四川和全国关注的焦点。
提起五粮液的历史,也许永远也会和王国春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位197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的大学生,自从1985年初调到五粮液出任酒厂厂长以来的20余年间,五粮液励精图治,大胆改革,销售额从1500万元升至156.65亿元,上升1000倍,在“中国酒王”的宝座一坐就是多年。所以说称王国春为五粮液的“灵魂人物”一点不为过。所以说这个充满光环的人物隐退后,承担五粮液求变改革继续升级的接班人唐桥的战略决策自然是我们热衷的话题。
我们看看唐桥的简历:男,汉族,52岁,四川省江安县人,省委党校研究生。1972年4月参加工作,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宜宾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2007年3月20日起任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董事、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虽然集团董事长仍然有王国春担任,但在中国官本位的思想体系下,“虽有其名,不谋其政”是不争的事实,让我们从五粮液发展遇到的瓶颈、竞争环境、内部矛盾、资本环境等各个方面去勾勒一下未来的唐桥时代的可能布局和规划。
骆驼策略:产业布局上更趋平稳、务实和专一
当年以“主动进攻”风格见长的王国春,预见到优质白酒资源短缺的未来。所以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扩建产业链上原材料储备库、尝评勾兑中心、质量管理中心、包装生产线等重要环节。五粮液庞大的产能为日后高端白酒扩张的市场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业内人也都知道五粮液集团过分的多元化耗费了王国春和集团太多的精力,白酒主业的发展本应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看到五粮液虽然贵为酒王,但在档次上却与沉稳谨慎的茅台无法相提并论,股票市场增长乏力的表现也没有茅台的强劲内力。
产能的制约一度成了茅台最大的软肋,最近一两年,茅台掌门季克良才下定决心,建立“十一五”的产能扩张规划。在市场预见性这一点上,风格凌厉的王国春比沉稳谨慎的茅台当家季克良早走了一步。人们关注的是唐桥如何与季克良或其接班人过招,争夺中国白酒的第一品牌桂冠。明晰了茅台战略的五粮液,如何保持产能优势是唐桥必须面对的课题。
因此肩负重担的唐桥将将集中全力发展主业白酒,走高端品牌战略,同时淡化相关产业,一些关联公司将被逐渐剥离或者私有化,大力打造精品战略,提高品牌的含金量。一些与白酒无关的控股公司将很快被转让和剥离,集团产业链上的一些相关产业也将得到相关调整和理顺,这符合四川省和宜宾市政府的一些精力集中和利益均衡的政策。他们力图围绕五粮液这个酒业航空母舰的周围打造几个如包装、物流、粮食粗加工等相关优势产业,类似丰田汽车的配套产业。但这些策略与五粮液功勋元老王国春的战略思路判若云泥,在以大局为重的前提下,政府迁就了王国春,但到了代表政府和五粮液两者结合利益的唐桥时代,这个使命和规划的列车必将再度隆隆启动,并付诸实施和前行。